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概述 | 第9-11页 |
1.1.1 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发展现状 | 第9-10页 |
1.1.2 通信于智能电网的重要性 | 第10页 |
1.1.3 电力以太网的发展由来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开发环境与仿真工具 | 第12-14页 |
1.3.1 FPAG简介 | 第12-13页 |
1.3.2 开发环境 | 第13-14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设计目标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电力以太网及MAC控制器分析 | 第15-25页 |
2.1 电力行业的通信任务目标及业务特点 | 第15-17页 |
2.1.1 通信任务 | 第15页 |
2.1.2 电力系统通信目标 | 第15-16页 |
2.1.3 电力业务特点 | 第16-17页 |
2.2 电力以太网(Power Ethernet) | 第17-21页 |
2.2.1 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2.2 关键技术及应用 | 第18-19页 |
2.2.3 电力以太网相关协议 | 第19-21页 |
2.3 电力以太网控制器主要技术及协议分析 | 第21-25页 |
2.3.1 全双工通信 | 第21-22页 |
2.3.2 CRC算法 | 第22-23页 |
2.3.3 CSMA/CD协议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系统设计 | 第25-42页 |
3.1 电力以太网MAC控制器的功能需求 | 第25页 |
3.2 总体架构 | 第25-26页 |
3.2.1 总体框图 | 第25-26页 |
3.2.2 MAC控制器主要模块 | 第26页 |
3.3 发送模块设计 | 第26-33页 |
3.3.1 状态机模块 | 第28-31页 |
3.3.2 计数器模块 | 第31页 |
3.3.3 随机数模块 | 第31-32页 |
3.3.4 CRC校验 | 第32-33页 |
3.4 接收模块的设计 | 第33-38页 |
3.4.1 接收流程 | 第33-35页 |
3.4.2 接收状态机模块 | 第35-36页 |
3.4.3 接收CRC效验模块 | 第36页 |
3.4.4 地址检测模块 | 第36-37页 |
3.4.5 计数器模块 | 第37-38页 |
3.4.6 接收分界模块 | 第38页 |
3.5 流程控制模块 | 第38-40页 |
3.5.1 接收流程控制 | 第39页 |
3.5.2 暂停定时器模块 | 第39页 |
3.5.3 发送流程控制 | 第39-40页 |
3.6 MII模块设计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各主要功能模块的仿真及验证 | 第42-54页 |
4.1 发送模块仿真 | 第42-44页 |
4.2 接收模块仿真 | 第44-45页 |
4.2.1 接收状态机仿真 | 第44-45页 |
4.2.2 数据帧接收仿真 | 第45页 |
4.3 流程控制模块 | 第45-48页 |
4.3.1 接收流程控制仿真 | 第46-47页 |
4.3.2 发送流程控制仿真 | 第47-48页 |
4.4 介质无关独立接口模块仿真 | 第48页 |
4.5 基于FPGA的电力以太网MAC控制器芯片开发 | 第48-54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