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核小体定位的影响因素 | 第14-16页 |
1.3 核小体定位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1.3.1 实验方法 | 第16页 |
1.3.2 理论研究 | 第16-22页 |
1.4 文章结构安排和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核小体定位信息模型 | 第23-26页 |
2.1 导言 | 第23页 |
2.2 Tsallis熵(Tsallis Entropy) | 第23-24页 |
2.3 核小体定位信息模型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核小体定位模型 | 第26-29页 |
3.1 导言 | 第26页 |
3.2 核小体占有率模型 | 第26-27页 |
3.3 峰值识别模型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模型的检验分析 | 第29-39页 |
4.1 导言 | 第29页 |
4.2 数据来源 | 第29页 |
4.3 核小体定位信息模型结果及检验 | 第29-32页 |
4.4 核小体定位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9页 |
4.4.1 核小体占有率模型的有效性 | 第32-34页 |
4.4.2 核小体定位模型有效性 | 第34-36页 |
4.4.3 模型比较 | 第36-39页 |
第五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5.1 本文总结 | 第39-40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