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研究
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6页 |
1.3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思路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1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体系 | 第21-24页 |
2.1 水资源资产负债涵义 | 第21-22页 |
2.1.1 资产与负债 | 第21页 |
2.1.2 水资源资产与负债 | 第21-22页 |
2.2 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体系建立 | 第22-24页 |
2.2.1 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体系建立思路 | 第22页 |
2.2.2 建立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体系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地表水资源数量资产负债表研究 | 第24-30页 |
3.1 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3.1.1 水账户核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1.2 水资源资产账户编制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2 编制步骤 | 第26-27页 |
3.3 地表水资源数量资产负债表编制 | 第27-30页 |
第4章 地表水资源质量资产负债表研究 | 第30-36页 |
4.1 引言 | 第30页 |
4.2 改进的劣五类水质划分方法研究 | 第30-32页 |
4.2.1 确定主要污染物因子成本 | 第31-32页 |
4.2.2 劣五类水分类方法研究 | 第32页 |
4.3 地表水资源质量资产负债表编制 | 第32-34页 |
4.4 地表水资源量质联合资产负债表编制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河流动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 | 第36-39页 |
5.1 河流动态水资源可利用量含义 | 第36-37页 |
5.2 流域动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| 第37页 |
5.3 水功能区动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| 第37-39页 |
第6章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| 第39-50页 |
6.1 济南市概况 | 第39页 |
6.2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数量资产负债表 | 第39-43页 |
6.3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质量资产负债表 | 第43-45页 |
6.4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量质联合资产负债表 | 第45-47页 |
6.5 济南市河流动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| 第47-50页 |
第7章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等级指标体系 | 第50-57页 |
7.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50-51页 |
7.2 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51-53页 |
7.3 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3-57页 |
7.3.1 熵权法方法介绍 | 第53-54页 |
7.3.2 客观权重计算 | 第54-55页 |
7.3.3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| 第55-57页 |
第8章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等级综合评价 | 第57-68页 |
8.1 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等级综合评价方法 | 第57页 |
8.2 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等级模糊综合评价 | 第57-62页 |
8.2.1 模糊综合模型 | 第57-60页 |
8.2.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| 第60-62页 |
8.3 地表水资源资产负债等级模糊物元评价 | 第62-66页 |
8.3.1 模糊物元模型 | 第62-64页 |
8.3.2 模糊物元评价结果 | 第64-66页 |
8.4 结果分析 | 第66-68页 |
第9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9.1 结论 | 第68-69页 |
9.2 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4-75页 |
附录1 | 第75-77页 |
附录2 | 第77-81页 |
附录3 | 第81-82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