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1.1 课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1.2.1 低频振荡机理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低频振荡的分析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1.2.3 低频振荡的控制措施 | 第12页 |
| 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2-14页 |
| 第2章 三机系统的低频振荡模式分析 | 第14-22页 |
| 2.1 简单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机理分析 | 第14-16页 |
| 2.2 低频振荡分析的工程应用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2.3 三机系统低频振荡模式分析与仿真研究 | 第18-21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3章 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特性影响 | 第22-41页 |
| 3.1 常用负荷模型 | 第22-23页 |
| 3.2 各种负荷模型的小干扰特性分析 | 第23-26页 |
| 3.2.1 静态负荷模型的小干扰特性 | 第23-24页 |
| 3.2.2 电动机模型的小干扰特性 | 第24-26页 |
| 3.3 负荷模型对动态稳定特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| 第26-27页 |
| 3.3.1 特征值分析法 | 第26-27页 |
| 3.3.2 数学解析法 | 第27页 |
| 3.3.3 时域仿真法 | 第27页 |
| 3.4 三机系统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3.4.1 对冲方式下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28-30页 |
| 3.4.2 顺送方式下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30-32页 |
| 3.5 实际电网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分析 | 第32-40页 |
| 3.5.1 华北电网动态稳定概况 | 第32-34页 |
| 3.5.2 对冲方式下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34-36页 |
| 3.5.3 顺送方式下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3.5.4 华中电网负荷模型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3.5.5 实际电网负荷模型阻尼影响仿真结果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4章 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特性影响 | 第41-49页 |
| 4.1 联络线潮流对阻尼特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4.2 三机系统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分析 | 第42-45页 |
| 4.2.1 对冲方式下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4.2.2 顺送方式下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4.3 实际电网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分析 | 第45-48页 |
| 4.3.1 华北电网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45-47页 |
| 4.3.2 华中电网联络线潮流对 ETE 振荡模式阻尼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4.4 本章小节 | 第48-49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| 5.1 结论 | 第49页 |
| 5.2 展望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5-5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