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液压挖掘机动力源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混合动力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2 变转速驱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挖掘机液压系统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变转速动力源及容腔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系统设计 | 第21-41页 |
2.1 液压挖掘机系统方案设计 | 第21-24页 |
2.1.1 动力源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1.2 液压控制系统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1.3 整机系统方案确立 | 第24页 |
2.2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研究 | 第24-32页 |
2.2.1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工作特点 | 第24-26页 |
2.2.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数学模型 | 第26-30页 |
2.2.3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矢量调速控制 | 第30-32页 |
2.3 容腔独立控制液压系统研究 | 第32-39页 |
2.3.1 容腔独立控制系统原理 | 第32-35页 |
2.3.2 容腔独立控制系统能耗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变转速动力源及容腔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模型构建 | 第41-61页 |
3.1 液压挖掘机机械装置模型 | 第41-44页 |
3.1.1 挖掘机装置组成 | 第41-42页 |
3.1.2 工作装置绘制 | 第42-43页 |
3.1.3 挖掘机多体动力学模型构建 | 第43-44页 |
3.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调速系统模型 | 第44-49页 |
3.2.1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调速系统组成 | 第45页 |
3.2.2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调速系统模型构建 | 第45-47页 |
3.2.3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试验验证 | 第47-49页 |
3.3 容腔独立控制液压系统模型 | 第49-54页 |
3.3.1 比例方向阀模型构建 | 第49-52页 |
3.3.2 液压执行器模型构建 | 第52-53页 |
3.3.3 挖掘机液压控制系统模型构建 | 第53-54页 |
3.4 挖掘阻力模型 | 第54-56页 |
3.5 整机联合仿真模型及验证分析 | 第56-59页 |
3.5.1 整机模型构建 | 第56-58页 |
3.5.2 整机模型验证 | 第58-5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变转速动力源及容腔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运行特性分析 | 第61-81页 |
4.1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特性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1.1 电机阶跃响应仿真 | 第61-62页 |
4.1.2 电机扰动特性仿真 | 第62-63页 |
4.2 挖掘机单动作分析 | 第63-71页 |
4.2.1 动臂单动作 | 第64-67页 |
4.2.2 斗杆单动作 | 第67-71页 |
4.3 挖掘机复合动作分析 | 第71-77页 |
4.3.1 动臂斗杆复合动作 | 第71-73页 |
4.3.2 整机挖掘复合动作 | 第73-77页 |
4.4 挖掘机试验分析 | 第77-7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第五章 变转速动力源及容腔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能耗特性分析 | 第81-91页 |
5.1 液压挖掘机能耗组成 | 第81-82页 |
5.2 动臂单动作能耗特性分析 | 第82-85页 |
5.3 斗杆单动作能耗特性分析 | 第85-88页 |
5.4 整机挖掘能耗特性分析 | 第88-9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6.1 论文总结 | 第91-92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