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建强诗歌意象的古典性与现代性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一 绪论 | 第8-13页 |
(一)郭建强及其诗歌意象的问题 | 第8页 |
(二)相关研究综述 | 第8-11页 |
(三)研究方法、思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二 意象的古今之变与郭建强的“个人才能” | 第13-19页 |
(一)作为一种诗歌“语言”的意象系统 | 第14-15页 |
(二)作为一种诗歌“言语活动”的意象创造 | 第15-16页 |
(三)诗歌意象的古今之变与之别 | 第16-17页 |
(四)郭建强诗歌意象的双重特性与“个人才能” | 第17-19页 |
三 现代诗思与古典意韵熔铸的意象“词典” | 第19-44页 |
(一)石头:纯真人格与“坚硬”的诗学理想 | 第19-25页 |
(二)骨头:阴郁氛围与“向死而生”的生命意识 | 第25-28页 |
(三)月亮:永恒家园与“反视传统”的历史态度 | 第28-35页 |
(四)远方:漂泊体验与“乌托邦”想象 | 第35-39页 |
(五)水与镜:明心见性与“超越身体”的幻象空间 | 第39-44页 |
四 郭建强诗歌意象的艺术经验 | 第44-49页 |
(一)地域经验与想象 | 第44-45页 |
(二)古雅诗意与现代诗思 | 第45-46页 |
(三)“疼痛”与身体直觉 | 第46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附录一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