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小麦重要性状基因的分子检测及遗传效应分析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21页
    1.1 分子标记的发展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小麦株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小麦株高基因的研究现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分子标记在矮秆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第14页
    1.3 小麦条锈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小麦条锈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条锈病抗性基因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小麦优质亚基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第16页
    1.5 小麦早熟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第16-17页
    1.6 小麦粒重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标记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小麦粒重基因的研究现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分子标记在粒重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 1.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1.8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8.1 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8.2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0-21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-27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小麦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条锈病病原菌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酶及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主要仪器第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准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小麦DNA的提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CR扩增及电泳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粒重基因TaSUS2的高分辨率溶解曲线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基因Yr26的KASP检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性状调查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数据处理第25-27页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7-47页
    3.1 重要农艺特性基因的特异分子检测及分布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矮秆基因特异分子检测及分布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抗条锈基因特异分子检测及分布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优质亚基基因特异分子检测及分布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早熟基因特异分子检测及分布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粒重基因特异分子检测及分布第38-39页
    3.2 不同基因对其所对应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矮秆基因对株高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早熟基因对抽穗期、开花期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粒重基因对小麦籽粒指标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小麦材料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及抗条锈基因效应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3.3 综合分析供试材料中的优势品种(系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以主要育种性状目标为准提供育种亲本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综合分析供试材料中的优势品种(系)第46-47页
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47-54页
    4.1 讨论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株高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抗条锈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早熟基因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优质亚基基因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大粒基因第50-51页
    4.2 结论第51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2页
附表第62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作者简介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性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
下一篇:油菜素内酯在小麦初生根发育中的作用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