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脂血症脾虚湿盛证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3-26页 |
| 1 资料和方法 | 第13-16页 |
| 1.1 病例来源 | 第13页 |
| 1.2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3页 |
| 1.3 中医诊断标准和辨证标准 | 第13-14页 |
| 1.4 纳入标准 | 第14页 |
| 1.5 排除标准 | 第14页 |
| 1.6 健康人纳入标准 | 第14页 |
| 1.7 标本采集及处理 | 第14页 |
| 1.8 观察指标 | 第14-15页 |
| 1.9 检测和统计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2 结果与结论 | 第16-26页 |
| 2.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| 第16-20页 |
| 2.2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0-25页 |
| 2.3 结论 | 第25-26页 |
| 第二部分 讨论 | 第26-40页 |
| 1 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| 第26-29页 |
| 1.1 血脂及其代谢 | 第26页 |
| 1.2 脂蛋白及其代谢 | 第26-27页 |
| 1.3 高脂血症定义及诊断标准 | 第27-28页 |
| 1.4 高脂血症临床分型 | 第28-29页 |
| 2 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| 第29-32页 |
| 2.1 中医对血脂和高脂血症的认识 | 第29页 |
| 2.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| 第29-31页 |
| 2.3 辨证分型 | 第31-32页 |
| 3 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的相互关系研究现状 | 第32-35页 |
| 3.1 肠道正常菌群对血脂代谢的作用 | 第33页 |
| 3.2 肠道菌群失衡与高脂血症的相互影响 | 第33-35页 |
| 4 中医理论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| 第35-36页 |
| 4.1 阴阳平衡理论与肠道菌群 | 第35页 |
| 4.2 正邪理论与肠道菌群 | 第35-36页 |
| 4.3 脾胃论与肠道菌群 | 第36页 |
| 4.4 湿邪理论与肠道菌群 | 第36页 |
| 5 本次试验研究方法的优势 | 第36-37页 |
| 6 本次试验临床资料的分析与评价 | 第37页 |
| 7 本次试验生物信息学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| 第37-40页 |
| 7.1 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与评价 | 第37页 |
| 7.2 物种差异性分析结果与评价 | 第37-38页 |
| 7.3 本试验的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| 第38-39页 |
| 7.4 不足与展望 | 第39-40页 |
| 结语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| 附录(一) | 第45-48页 |
| 附录(二) | 第48-49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