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巧莲琴书艺术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李巧莲的艺术生涯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结缘曲艺 不懈追求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涉足多种曲艺形式及取得的成就 | 第11-14页 |
第三节 取得成就的原因 | 第14-16页 |
(一)先天自然条件和后天的努力 | 第14页 |
(二)高尚的人品和艺品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李巧莲的唱腔 | 第16-30页 |
第一节 对传统唱腔的运用 | 第16-21页 |
(一)纯唱基本唱腔 | 第16-18页 |
(二)穿插使用不同曲牌 | 第18-19页 |
(三)纯用一个曲牌 | 第19-20页 |
(四)曲牌联唱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李巧莲的唱词特点 | 第21-22页 |
(一)长短句结合体 | 第21页 |
(二)七言三句固定体 | 第21-22页 |
(三)上下句反复体 | 第22页 |
第三节 对传统唱腔的创新与发展 | 第22-30页 |
(一)根据人物心理做细微变化 | 第22-24页 |
(二)借鉴其他曲艺种类的音乐元素 | 第24-25页 |
(三)对地方方言的巧妙运用 | 第25-27页 |
(四)富于特色的形体表演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李巧莲的演唱 | 第30-40页 |
第一节 李巧莲说唱艺术观点 | 第30-34页 |
(一)说 | 第30-31页 |
(二)唱 | 第31-33页 |
(三)评 | 第33-34页 |
(四)噱 | 第34页 |
(五)学 | 第34页 |
第二节 李巧莲的声音艺术特点 | 第34-40页 |
(一)装饰音的运用 | 第34-36页 |
(二)科学的发声方法 | 第36-37页 |
(三)丰富的声音造型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李巧莲对山东琴书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| 第40-46页 |
第一节 李巧莲对山东琴书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(一)山东琴书的发展现状 | 第40页 |
(二)李巧莲对山东琴书发展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李巧莲对山东琴书的贡献 | 第41-46页 |
(一)三点建议 | 第41-43页 |
(二)山东琴书进大学 | 第43-46页 |
结语 | 第46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