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寄生虫学论文

鹿源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遗传特征鉴定及其多态性分析

致谢第4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-22页
    1 隐孢子虫第10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隐孢子虫种类/基因型概况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隐孢子虫基因分型工具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感染反刍动物的隐孢子虫种类/基因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 结语第18-19页
    2 微孢子虫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微孢子虫分类和命名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毕氏肠微孢子虫宿主范围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结语第21-22页
第二章 河南和吉林部分地区鹿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第22-29页
    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2 材料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样品采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材料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检查方法第24页
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不同品种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 不同年龄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 不同性别鹿寄生虫感染情况第25-26页
    4 结论与讨论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 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寄生虫感染与年龄的关系第27-29页
第三章 鹿源隐孢子虫遗传特征鉴定及其多态性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 1 引言第29页
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样品来源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隐孢子虫样品DNA提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PCR扩增第30-32页
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 SSU r RNA基因PCR扩增结果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序列同源性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基于gp60基因的C. parvum和C. ubiquitum亚型分型结果第34-37页
    4 结论与讨论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 C. parvum和C. andersoni基于SSU r RNA基因的序列变异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基于gp60基因的C. parvum亚型分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 基于gp60基因的C. ubiquitum亚型分型第39-41页
第四章 鹿源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第41-47页
    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2 材料与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样品来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隐孢子虫样品DNA提取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PCR扩增第41-42页
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微孢子虫感染情况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种系发育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4 结论与讨论第43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Visfatin对蛋公雏采食量和下丘脑食欲调控因子的影响
下一篇:用于隧道超前探测的交流变频电流源的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