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缩略语简表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8页 |
1.1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历程 | 第14-15页 |
1.2 专用基站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专用小型基站的需求分析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的内容安排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专用小型基站系统理论及关键技术 | 第18-34页 |
2.1 LTE的网络架构 | 第18-19页 |
2.2 eNodeB软件协议栈 | 第19-20页 |
2.3 系统信息和主要系统过程分析 | 第20-25页 |
2.3.1 概述 | 第20页 |
2.3.2 系统信息 | 第20-21页 |
2.3.3 主要系统过程 | 第21-24页 |
2.3.4 NAS消息 | 第24-25页 |
2.4 身份识别关键技术 | 第25-33页 |
2.4.1 身份识别方式 | 第25-27页 |
2.4.2 TAU位置更新 | 第27-30页 |
2.4.3 小区重选 | 第30-3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专用小型基站eNodeB系统的设计 | 第34-47页 |
3.1 专用小型基站系统概述 | 第34页 |
3.2 专用小型基站系统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2.1 系统结构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2.2 协议栈功能划分 | 第36页 |
3.3 身份识别子系统设计 | 第36-44页 |
3.3.1 公网小区到专网小区的小区重选 | 第36-38页 |
3.3.2 位置更新过程的触发和IMSI号码获取 | 第38-44页 |
3.4 连接拒绝设计 | 第44-46页 |
3.5 本章小节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专用小型基站eNodeB系统实现及测试环境搭建 | 第47-64页 |
4.1 eNodeB系统设计 | 第47-48页 |
4.2 硬件平台介绍 | 第48-53页 |
4.2.1 9131 RDB | 第48-50页 |
4.2.2 Benetel射频子卡 | 第50-51页 |
4.2.3 UE | 第51-52页 |
4.2.4 基站总体描述 | 第52-53页 |
4.3 系统测试环境搭建 | 第53-55页 |
4.4 专用小型基站基本功能测试方案 | 第55-57页 |
4.4.1 SIM卡信息设计和基站参数配置 | 第55-56页 |
4.4.2 基站数据通信能力的测试方案 | 第56-57页 |
4.5 身份识别实现方案 | 第57-63页 |
4.5.1 身份识别实施方案 | 第57-60页 |
4.5.2 位置更新过程触发后下发身份识别请求 | 第60-61页 |
4.5.3 位置更新拒绝方案 | 第61-6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五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64-75页 |
5.1 基站基本功能测试 | 第64-69页 |
5.1.1 基站下发的系统信息 | 第64-65页 |
5.1.2 UE的接入及附着 | 第65-67页 |
5.1.3 数据通信能力测试 | 第67-69页 |
5.2 身份识别测试 | 第69-74页 |
5.2.1 位置更新过程获取IMSI号码 | 第69-73页 |
5.2.2 获取IMSI后发送TAUReject | 第73-7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75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75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