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21页 |
1.1 水稻根系的形态与结构 | 第11-13页 |
1.2 水稻根系与拟南芥根系的比较 | 第13-14页 |
1.3 根部干细胞小生境的功能及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1.3.1 根部干细胞小生境的功能 | 第14-15页 |
1.3.2 根部干细胞小生境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4 PLT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5 T-DNA插入突变体库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5.1 T-DNA插入突变体库 | 第17-18页 |
1.5.2 分离侧翼序列的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5.2.1 接头PCR | 第18-19页 |
1.5.2.2 反向PCR | 第19-20页 |
1.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2页 |
2.1 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1.1 植物材料 | 第21页 |
2.1.2 菌株 | 第21页 |
2.1.3 质粒载体 | 第21页 |
2.1.4 试验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1.5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2页 |
2.2 方法 | 第22-32页 |
2.2.1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.1.1 水稻同源PLT基因的预测 | 第22页 |
2.2.1.2 水稻PLT基因的蛋白质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分析 | 第22页 |
2.2.1.3 水稻PLT基因的芯片数据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.1.4 侧翼序列分离出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3页 |
2.2.2 水稻种子的灭菌培养与观察 | 第23-24页 |
2.2.2.1 次氯酸钠灭菌法 | 第23页 |
2.2.2.2 GUS染色观察 | 第23-24页 |
2.2.2.3 水稻根部树脂切片观察 | 第24页 |
2.2.3 水稻PLT启动子报告基因融合载体的构建 | 第24-26页 |
2.2.3.1 PLT启动子序列的克隆 | 第24-26页 |
2.2.3.2 载体转化水稻 | 第26页 |
2.2.4 转化苗PCR阳性检测 | 第26页 |
2.2.5 分离侧翼序列 | 第26-32页 |
2.2.5.1 接头PCR | 第26-29页 |
2.2.5.2 反向PCR | 第29-32页 |
3.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1页 |
3.1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2-35页 |
3.1.1 PLT基因家族编码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1.2 水稻PLT基因的芯片数据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2 反向遗传学方法对水稻PLT基因的研究 | 第35-38页 |
3.2.1 OsPLT启动子报告基因融合载体的构建 | 第35-36页 |
3.2.2 转化苗阳性检测 | 第36-37页 |
3.2.3 阳性转化苗GUS染色观察 | 第37-38页 |
3.3 正向遗传学方法对水稻根部干细胞相关基因的研究 | 第38-41页 |
3.3.1 筛选水稻T-DNA插入突变体库 | 第38-39页 |
3.3.2 水稻根尖干细胞小生境特异表达植株的观察及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3.3 候选基因的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 讨论 | 第41-44页 |
4.1 研究方法 | 第42页 |
4.2 水稻PLT基因功能的研究 | 第42-43页 |
4.3 水稻T-DNA插入突变体库的筛选 | 第43页 |
4.4 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附录 | 第48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