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现实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理论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现实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| 第13-16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4.2 行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1.4.3 本文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2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| 第16-20页 |
2.1 科技状况相关理论 | 第16-18页 |
2.1.1 科技的涵义和内容 | 第16-18页 |
2.1.2 河北省科技的发展历程 | 第18页 |
2.2 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| 第18-20页 |
2.2.1 经济发展的定义及特征 | 第18-20页 |
3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 | 第20-44页 |
3.1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| 第20-21页 |
3.1.1 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| 第20页 |
3.1.2 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| 第20-21页 |
3.2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| 第21-38页 |
3.2.1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选取 | 第21-28页 |
3.2.2 协整关系检验 | 第28-31页 |
3.2.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| 第31-33页 |
3.2.4 面板数据模型 | 第33-38页 |
3.3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| 第38-44页 |
3.3.1 生产函数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3.2 贡献率分析 | 第40-44页 |
4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| 第44-54页 |
4.1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理论 | 第44页 |
4.2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| 第44-54页 |
4.2.1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分析 | 第44-49页 |
4.2.2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测算 | 第49-51页 |
4.2.3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因子总得分和协调度预测 | 第51-54页 |
5 本文结论、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| 第54-61页 |
5.1 本文结论 | 第54-56页 |
5.1.1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方面 | 第54-55页 |
5.1.2 科技状况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关系方面 | 第55页 |
5.1.3 总结存在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56-60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