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0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8-9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9-10页 |
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0-23页 |
2.1 系统建设要求 | 第10-11页 |
2.2 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2.3 系统功能性需求 | 第12-21页 |
2.3.1 用户角色需求分析 | 第12-14页 |
2.3.2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需求 | 第14-16页 |
2.3.3 公共应用功能需求 | 第16-17页 |
2.3.4 业务应用功能需求 | 第17-21页 |
2.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| 第21-23页 |
2.4.1 系统的高效性 | 第21页 |
2.4.2 系统的互操作性 | 第21页 |
2.4.3 系统的健壮性 | 第21-22页 |
2.4.4 系统的可用性 | 第22页 |
2.4.5 系统的可维护性 | 第22页 |
2.4.6 系统的可移植性 | 第22页 |
2.4.7 系统可重用性 | 第22页 |
2.4.8 系统的可测试性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系统架构设计 | 第23-39页 |
3.1 总体设计思路 | 第23-24页 |
3.2 系统业务框架设计 | 第24-25页 |
3.3 系统建设框架设计 | 第25-30页 |
3.3.1 基础设施层 | 第27-28页 |
3.3.2 数据资源层 | 第28页 |
3.3.3 应用支撑层 | 第28-29页 |
3.3.4 应用实例层 | 第29-30页 |
3.3.5 展现层 | 第30页 |
3.4 在线服务中心设计 | 第30-34页 |
3.4.1 基础设施层 | 第31-32页 |
3.4.2 数据资源层 | 第32页 |
3.4.3 应用支撑层建设 | 第32-33页 |
3.4.4 应用实例层 | 第33-34页 |
3.4.5 展现层 | 第34页 |
3.5 系统集成框架设计 | 第34-36页 |
3.6 技术路线及产品选型要求 | 第36-39页 |
3.6.1 技术路线整体考虑 | 第36-37页 |
3.6.2 相关产品说明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| 第39-75页 |
4.1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设计 | 第39-45页 |
4.1.1 组织机构管理 | 第39-40页 |
4.1.2 用户及权限管理 | 第40-41页 |
4.1.3 学年学期变更管理 | 第41-42页 |
4.1.4 课程表管理 | 第42-43页 |
4.1.5 基础信息管理 | 第43-44页 |
4.1.6 系统配置管理 | 第44-45页 |
4.2 公共应用子系统设计 | 第45-52页 |
4.2.1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| 第45-46页 |
4.2.2 问卷调查服务 | 第46-50页 |
4.2.3 校本资源管理 | 第50-52页 |
4.2.4 内网门户 | 第52页 |
4.3 业务应用子系统设计 | 第52-75页 |
4.3.1 成绩统计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2 选修课管理 | 第54-56页 |
4.3.3 听评课管理 | 第56-57页 |
4.3.4 班级常规管理 | 第57-59页 |
4.3.5 学生操行评价 | 第59-60页 |
4.3.6 学生奖惩记录 | 第60-61页 |
4.3.7 招生管理 | 第61-63页 |
4.3.8 考务管理 | 第63-64页 |
4.3.9 试卷管理 | 第64-65页 |
4.3.10 教学计划管理 | 第65-67页 |
4.3.11 教案管理 | 第67-69页 |
4.3.12 教师成长档案袋 | 第69-71页 |
4.3.13 学生成长档案袋 | 第71-73页 |
4.3.14 家校互动管理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系统开发与实现 | 第75-93页 |
5.1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| 第75-82页 |
5.1.1 Portal技术 | 第75-76页 |
5.1.2 SOA架构 | 第76-78页 |
5.1.3 基于XML技术的数据交换技术 | 第78-79页 |
5.1.4 基于Web Services的应用集成技术 | 第79-82页 |
5.2 系统用户功能分配 | 第82-87页 |
5.2.1 学校领导角色 | 第82-84页 |
5.2.2 教师 | 第84-86页 |
5.2.3 行政人员 | 第86页 |
5.2.4 学生 | 第86-87页 |
5.2.5 家长 | 第87页 |
5.3 系统主要界面 | 第87-92页 |
5.4 系统实施效果 | 第92-9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4页 |
6.1 结论 | 第93页 |
6.2 展望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