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唐代谐谑诗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引言第10-11页
第1章 谐谑诗界说第11-19页
    1.1 关于幽默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关于滑稽第13-15页
    1.3 关于讽刺第15-17页
    1.4 关于谐谑与谐谑诗第17-19页
第2章 唐代谐谑诗盛行的原因第19-28页
    2.1 唐代谐谑诗盛行的历史渊源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先秦的戏谑之风与幽默文学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两汉的戏谑之风与幽默文学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魏晋南北朝的戏谑之风与幽默文学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唐代谐谑诗盛行的内部动力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唐代书法艺术各有特色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唐代绘画艺术各有千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唐代雕塑艺术风格各异第24-25页
    2.3 唐代谐谑诗盛行的直接动力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唐人对谐谑情有独钟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唐人与生俱来的善谑品质第26-28页
第3章 唐代谐谑诗的分类第28-49页
    3.1 调侃诗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调侃身边亲近之人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调侃身边有趣的事物第32-34页
    3.2 嘲弄诗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嘲弄人的外貌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自嘲诗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嘲弄人事的乖讹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嘲弄人的品质第42-43页
    3.3 讽刺诗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涉及政治的讽刺诗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讽刺诗第46-49页
第4章 唐代谐谑诗的艺术特色第49-69页
    4.1 谐谑诗与丑的不解之缘第49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美丑之本质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谐谑诗中的丑第53-59页
    4.2 谐谑诗中丑的特色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谐谑诗以丑为欣赏对象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谐谑诗中的丑是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第61-63页
    4.3 谐谑诗的修辞手法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奇妙的比喻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巧妙的双关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大幅的夸张第67-69页
结语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3页
致谢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白居易洛中诗研究
下一篇:《看不见的人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