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

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--基于KMV分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6-9页
第一章 导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文章框架第12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创新第14-15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综述第15-25页
    2.1 国外研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巴塞尔协议的相关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信用风险模型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2.2 国内研究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巴塞尔协议与银行监管的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及模型评价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模型的应用第20-22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2-25页
第三章 银行信用风险和巴塞尔协议第25-35页
    3.1 信用风险的内涵解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信用风险的概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信用风险的特点第26-28页
    3.2 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与实质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信用风险识别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用风险度量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信用风险控制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巴塞尔协议与信用风险管理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巴塞尔协议的历史演变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《巴塞尔协议Ⅲ》的改进第33-35页
第四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第35-43页
    4.1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成效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加强了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第35页
    4.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表现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现状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相关银行信用风险现状第38-39页
    4.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形成的原因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落后第40-43页
第五章 基于KMV模型的实证分析第43-59页
    5.1 KMV模型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KMV模型的理论基础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KMV模型的基本思想与框架结构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KMV模型的计算步骤第45-47页
    5.2 KMV模型的应用性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KMV模型的优缺点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KMV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5.3 实证分析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样本选择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变量的设定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实证结果第52-55页
    5.4 实证结果分析第55-59页
第六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第59-63页
    6.1 改善外部宏观环境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加快信用法制建设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强化金融监管第60页
    6.2 加快银行内部建设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第62-63页
第七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3-65页
    7.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7.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9页
附录第69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3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乳液法制备Fe2O3/TiO2和SiO2/TiO2复合光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“两型社会”理念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