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Реферaт | 第9-13页 |
绪论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中国俄罗斯侨民的栖息地——哈尔滨、上海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在华俄侨的第二故乡——哈尔滨、上海 | 第16-19页 |
一、哈尔滨 | 第16-17页 |
二、上海 | 第17-18页 |
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在华俄侨的经济与文化生活 | 第19-24页 |
一、“丘拉耶夫卡” | 第20-21页 |
二、上海柴拉报 | 第21页 |
三、上海俄侨的文学生活(天才作家群体诞生)9 | 第21-23页 |
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格尔曼·卡丘洛夫的创作背景及主题 | 第24-58页 |
第一节 关注民生 | 第26-30页 |
一、民生的界定 | 第27页 |
二、农村生活缩影 | 第27-28页 |
三、城市生活缩影 | 第28-29页 |
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《李舟》 | 第30-37页 |
一、李舟的创业背景 | 第31页 |
二、李舟的创业动机 | 第31-34页 |
三、李舟的创业经历 | 第34-35页 |
四、李舟的成功之道 | 第35-36页 |
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卡丘洛夫笔下的中国女性命运25 | 第37-50页 |
一、命比纸薄——凤英 | 第39-41页 |
二、被玷污的生灵——妓女喜丽 | 第41-43页 |
三、封建制度的牺牲品——凤英、梁月 | 第43-44页 |
四、知识女性、最后一个中国女人——箫肯 | 第44-49页 |
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四节 审视社会、唤醒迷失的魂灵 | 第50-54页 |
一、社会公敌——地主阶层 | 第50-51页 |
二、社会的隐患——土匪恶霸 | 第51-52页 |
三、愤慨社会、呐喊、疗救 | 第52-53页 |
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节 探求社会发展 | 第54-58页 |
一、教育救国 | 第54-55页 |
二、实业救国和修改土地法 | 第55页 |
三、驱逐帝国主义列强 | 第55-57页 |
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三章 卡丘洛夫小说中的思想意蕴、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特色 | 第58-74页 |
第一节 中国反帝反封建思想革命的锐利武器 | 第58-61页 |
一、疯狂年代的真实写照 | 第59-60页 |
二、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一面镜子 | 第60页 |
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 | 第61-67页 |
一、宗教文化 | 第61-62页 |
二、商人文化 | 第62-66页 |
三、封建迷信文化 | 第66页 |
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三节 独具匠心的艺术特色 | 第67-74页 |
一、环境展现及典型的人物塑造 | 第67-70页 |
二、批判现实主义 | 第70-72页 |
小结 | 第72-74页 |
结束语 | 第74-76页 |
注释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