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方法及创新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一般理论 | 第15-20页 |
·驰名商标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·驰名商标的概念 | 第15页 |
·驰名商标的法律特征 | 第15-17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混淆理论 | 第17页 |
·联想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淡化理论 | 第18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价值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国际立法及评析 | 第20-29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国际立法 | 第20-25页 |
·《巴黎公约》对驰名商标的相对保护 | 第20页 |
·《TRIPS协议》对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| 第20-21页 |
·《联合建议》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新贡献 | 第21-22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国际立法评析 | 第22-25页 |
·主要发达国家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立法 | 第25-29页 |
·法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| 第25-26页 |
·美国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| 第26-27页 |
·日本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| 第27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国外立法评析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我国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立法分析 | 第29-36页 |
·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 | 第29-32页 |
·认定原则和法律效力 | 第29-30页 |
·驰名商标认定的主体 | 第30-32页 |
·驰名商标认定的标准 | 第32页 |
·我国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 | 第32-36页 |
·《商标法》及《商标法实施条例》对驰名商标制度的规定 | 第32-34页 |
·《暂行规定》和《保护规定》对驰名商标制度的规定 | 第34页 |
·司法解释中与驰名商标有关的规定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我国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| 第36-44页 |
·驰名商标认定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| 第36-39页 |
·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的不足 | 第36-38页 |
·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的完善 | 第38-39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| 第39-44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不足 | 第40-42页 |
·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的完善 | 第42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