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绪论 | 第10-20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起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| 第11-15页 |
一 近代上海房地产业研究 | 第11页 |
二 民国时期的上海地价研究 | 第11-13页 |
三 当代学者的地价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资料来源 | 第15-18页 |
一 核心数据资料 | 第15-17页 |
二 上海地方志资料 | 第17页 |
三 档案资料 | 第17-18页 |
四 民国调查统计资料 | 第18页 |
五 上海史研究资料 | 第18页 |
第四节 时空范围界定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城市地价产生的时空和社会条件 | 第20-37页 |
第一节 公共租界城市扩展的时空进程与区域地价差异 | 第20-24页 |
一 城市扩展的时空进程 | 第20-22页 |
二 不同区域的地价差异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土地永租制和道契制度 | 第24-28页 |
一 土地永租制的由来 | 第24-26页 |
二 道契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租界房地产业的兴起 | 第28-31页 |
第四节 工部局征收地税的依据 | 第31-37页 |
第二章 城市地价的估定过程 | 第37-47页 |
第一节 估价机构的设立和聘请专业人员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估价程序和方法的确定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估定地价申诉机制及处理结果分析 | 第41-47页 |
一 估价案件的空间分布情况 | 第41-43页 |
二 估价案件的申诉理由 | 第43页 |
三 估价案件处理方法与结果 | 第43-47页 |
第三章 地价统计和时空演变分析 | 第47-68页 |
第一节 公共租界地价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 | 第47-50页 |
第二节 公共租界地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50-53页 |
一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地价变动总趋势 | 第50-51页 |
二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中区地价变动趋势 | 第51页 |
三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北区地价变动趋势 | 第51-52页 |
四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东区地价变动趋势 | 第52-53页 |
五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西区地价变动趋势 | 第53页 |
第三节 公共租界地价空间演变总体特征 | 第53-61页 |
一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地价空间总体分布 | 第55-56页 |
二 1899年公共租界地价空间分布 | 第56-57页 |
三 1911年公共租界地价空间分布 | 第57-58页 |
四 1922年公共租界地价空间分布 | 第58-60页 |
五 1930年公共租界地价空间分布 | 第60-61页 |
第四节 公共租界各区地价时空分析 | 第61-68页 |
一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中区地价空间分布特征 | 第61-63页 |
二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北区地价空间分布特征 | 第63-64页 |
三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东区地价空间分布特征 | 第64-66页 |
四 1899-1930年公共租界西区地价空间分布特征 | 第66-68页 |
第四章 城市地价空间的驱动力分析: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为切入点 | 第68-90页 |
第一节 地价核心区的土地利用变迁 | 第68-75页 |
一 码头土地利用对早期地价核心区形成的影响 | 第68-71页 |
二 地价核心区双峰结构的形成 | 第71-73页 |
三 地价核心区的重构 | 第73-75页 |
第二节 交通用地两级开发中的地价空间变异性 | 第75-82页 |
一 越界筑路对早期地价空间变异性的影响 | 第75-79页 |
二 道路拓宽所引发的局部地价空间差异 | 第79-82页 |
第三节 住宅用地对地价空间的拓展 | 第82-87页 |
一 旧式里弄住宅用地开发与地价空间拓展 | 第82-85页 |
二 新式里弄与花园洋房住宅用地对西区地价空间的拉动 | 第85-87页 |
第四节 工业用地对东区地价空间的影响 | 第87-90页 |
第五章 结语:上海城市地价的时空特征和形成机理 | 第90-97页 |
一 近代上海城市地价空间的主要特征 | 第90-92页 |
二 近代上海城市地价空间的形成机理 | 第92-95页 |
三 近代上海城市地价空间演变的启示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1页 |
一 民国档案 | 第97页 |
二 地方志资料 | 第97-98页 |
三 著作类文献 | 第98-99页 |
四 期刊论文 | 第99-101页 |
后记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