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3页 |
1.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土壤源热泵系统在不同地区的应用 | 第15-22页 |
2.1 土壤源热泵系统及工作原理 | 第15-16页 |
2.2 典型地区的气候特性 | 第16-18页 |
2.3 土壤参数分析 | 第18-21页 |
2.3.1 土壤的热物性 | 第18-20页 |
2.3.2 土壤温度分析及变化规律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土壤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及系统优化 | 第22-41页 |
3.1 某办公建筑在不同地区的逐时负荷模拟 | 第22-29页 |
3.2 土壤热平衡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3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 | 第31-36页 |
3.3.1 计算地埋管热负荷 | 第31-32页 |
3.3.2 确定系统形式与机组容量 | 第32页 |
3.3.3 埋管间距与系统环路 | 第32-33页 |
3.3.4 土壤换热器的埋管材料 | 第33-34页 |
3.3.5 地埋管长度与埋深 | 第34-36页 |
3.4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 | 第36-40页 |
3.4.1 复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形式确定 | 第37-38页 |
3.4.2 复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设备选型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竖直 U 形地埋管换热器地下温度场数值模拟 | 第41-61页 |
4.1 建立地下埋管换热器模型 | 第41-47页 |
4.1.1 模型建立的条件假设 | 第41-42页 |
4.1.2 地埋管管群几何模型 | 第42-44页 |
4.1.3 地埋管管群数学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1.4 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| 第46-47页 |
4.1.5 模型的热物性参数 | 第47页 |
4.2 地埋管管群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47-60页 |
4.2.1 地埋管进出口温度及单位井深换热量的变化 | 第48-52页 |
4.2.2 地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在准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和恢复情况 | 第52-60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土壤源热泵系统评价体系 | 第61-69页 |
5.1 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61-66页 |
5.1.1 节能性指标 | 第62-64页 |
5.1.2 经济性指标 | 第64-65页 |
5.1.3 环境性指标 | 第65-66页 |
5.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66页 |
5.3 评价方法 | 第66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6章 不同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多属性综合评价 | 第69-86页 |
6.1 严寒 A 区办公建筑土壤源热泵优化系统综合评价 | 第69-73页 |
6.1.1 系统设备选型 | 第69-70页 |
6.1.2 各指标分析 | 第70-73页 |
6.1.3 综合评价 | 第73页 |
6.2 严寒 B 区办公建筑土壤源热泵优化系统综合评价 | 第73-76页 |
6.2.1 系统设备选型 | 第73-74页 |
6.2.2 各指标分析 | 第74-75页 |
6.2.3 综合评价 | 第75-76页 |
6.3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土壤源热泵优化系统综合评价 | 第76-78页 |
6.3.1 系统设备选型 | 第76页 |
6.3.2 各指标分析 | 第76-78页 |
6.3.3 综合评价 | 第78页 |
6.4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土壤源热泵优化系统综合评价 | 第78-81页 |
6.4.1 系统设备选型 | 第78-79页 |
6.4.2 各指标分析 | 第79-81页 |
6.4.3 综合分析 | 第81页 |
6.5 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土壤源热泵优化系统综合评价 | 第81-84页 |
6.5.1 系统设备选型 | 第81-82页 |
6.5.2 各指标分析 | 第82-83页 |
6.5.3 综合分析 | 第83-84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7.1 结论 | 第86-87页 |
7.2 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