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引言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以“德主刑辅”、“生人为本”的指导思想 | 第7-10页 |
1.1 由“德主刑辅”到“生人为本” | 第7-8页 |
1.2 由社会到家庭的积极影响 | 第8-10页 |
第二章 顺“天意”“民心”、法贵乎“中”的立法思想 | 第10-19页 |
2.1 立法缘由 | 第10-13页 |
2.1.1 弼教辅治 | 第10-11页 |
2.1.2 顺应“天意” | 第11页 |
2.1.3 顺合“民心” | 第11-12页 |
2.1.4 “以刑去刑” | 第12-13页 |
2.2 立法原则 | 第13-19页 |
2.2.1 “浅易其语,显明其义,使人易晓” | 第13-14页 |
2.2.2 公开“示民”,使民“易避而难犯” | 第14-15页 |
2.2.3 “布于四方”、“通于天下之众” | 第15-16页 |
2.2.4 法贵乎“中”,斥“重刑”、反“滥刑” | 第16-19页 |
第三章 倡“惟良折狱”、“中正”治狱的司法思想 | 第19-26页 |
3.1 “非佞折狱,惟良折狱” | 第19-22页 |
3.1.1 以“仁爱”之心,求“民永”、“国永” | 第20-21页 |
3.1.2 “中正”治狱,“存心正”、“守礼固” | 第21-22页 |
3.2 斥“赎”代罚 | 第22-23页 |
3.3 “故意”、“过失”之别 | 第23-24页 |
3.4 怀“恤狱之仁”,“顺天时之令” | 第24-25页 |
3.5 “明复仇之义”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《大学衍义补》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| 第26-29页 |
4.1 “祥刑”、“慎刑”贯穿始终 | 第26-27页 |
4.2 “民本“、“重民”强力渗透 | 第27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注释 | 第30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3-3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34-35页 |
致谢 | 第35-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