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炉喷吹农林废弃物的应用基础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1页 |
| 1.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2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| 2.1 生物质能及利用 | 第11-13页 |
| 2.1.1 生物质及生物质能 | 第11-12页 |
| 2.1.2 秸秆的利用方式 | 第12-13页 |
| 2.2 生物质预处理及特性 | 第13-18页 |
| 2.2.1 生物质的炭化处理 | 第13-15页 |
| 2.2.2 木炭的燃烧性 | 第15-16页 |
| 2.2.3 木炭的反应性 | 第16-17页 |
| 2.2.4 生物质的收集及供给 | 第17-18页 |
| 2.3 生物质在钢铁冶炼中的应用分析 | 第18-25页 |
| 2.3.1 生物质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方式 | 第18-19页 |
| 2.3.2 喷吹木炭对高炉影响的数模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2.3.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| 第20-23页 |
| 2.3.4 生物质炼铁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| 第23-25页 |
| 3 生物质燃烧特性分析 | 第25-32页 |
| 3.1 秸秆和煤粉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| 第25页 |
| 3.2 秸秆和煤粉的形貌观察 | 第25-26页 |
| 3.3 热重分析 | 第26-32页 |
| 3.3.1 试验条件 | 第27页 |
| 3.3.2 单种物质的燃烧 | 第27-28页 |
| 3.3.3 混合物的燃烧 | 第28-32页 |
| 4 生物质灰熔融特性分析 | 第32-39页 |
| 4.1 灰熔点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4.1.1 试样的制备 | 第32页 |
| 4.1.2 试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4.1.3 结果及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4.2 生物质灰的形貌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4.2.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| 第36页 |
| 4.2.2 灰分形貌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5 生物质热解制炭试验研究 | 第39-43页 |
| 5.1 生物质热解工艺 | 第39-40页 |
| 5.2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| 第40-41页 |
| 5.3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1-43页 |
| 6 高炉喷吹生物质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| 第43-49页 |
| 6.1 秸秆直接与煤混合喷吹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6.1.1 秸秆混入量的确定 | 第43页 |
| 6.1.2 能源消耗量的比较 | 第43-44页 |
| 6.1.3 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较 | 第44-45页 |
| 6.1.4 环境成本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6.2 秸秆炭与煤粉混合喷吹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6.3 案例测算 | 第47-49页 |
| 7 结论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