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--侵犯财产罪论文

盗窃罪司法认定若干疑难问题新探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引言第7-9页
第一章 盗窃罪犯罪对象的特征与认定第9-17页
    1.1 盗窃罪中盗窃对象的一般特征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可控制性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处于他人控制或占有之下第10页
    1.2 盗窃犯罪中几个特殊对象的司法认定第10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网络虚拟财产的司法认定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不动产的司法认定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借条的司法认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近亲属财物的司法认定第14-17页
第二章 盗窃数额的司法认定第17-24页
    2.1 2013年《解释》关于盗窃数额问题的修正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数额标准作出适度调整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增加情节量刑标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对盗窃数额认定方法进行了修改完善第18-19页
    2.2 毒品等违禁品盗窃数额的认定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我国关于盗窃违禁品的相关法律规定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违禁品的范围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违禁品数额的司法认定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数额的司法认定第20-22页
    2.4 对盗窃对象认识错误的盗窃数额的司法认定第22-24页
第三章 新增盗窃行为方式的司法认定第24-32页
    3.1 关于入户盗窃的具体认定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关于“户”的认定应重点把握两个特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入户目的的非法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入户盗窃的既未遂认定第25-26页
    3.2 关于携带凶器盗窃的具体认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在“凶器”的认定中不应当包括作案工具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“携带凶器”是“暗带”而非“明携”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“携带凶器盗窃”中的“盗窃”应当是盗窃的实行行为第27页
    3.3 关于扒窃的具体认定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扒窃犯罪行为的显著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关于扒窃的司法认定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28-30页
    3.4 新增行为方式对多次盗窃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盗窃时间期限由“一年”改为“两年”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关于对“次”以及“盗窃”的理解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多次盗窃应以盗窃数额之和接近数额较大为构罪的必要第31-32页
结论第32-33页
参考文献第33-35页
致谢第35页

论文共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奇虎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案评析
下一篇:论集资诈骗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