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小板生成素在D-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作用
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0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4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2-13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 对象和方法 | 第14-21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14-15页 |
1.1.1 实验动物 | 第14页 |
1.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14-15页 |
1.1.3 实验药品及试剂 | 第15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2.1 主要溶液配制 | 第15-16页 |
1.2.2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 | 第16页 |
1.2.3 标本采集及制备 | 第16-17页 |
1.3 实验指标观察及测定 | 第17-20页 |
1.3.1 血细胞数目测定 | 第18页 |
1.3.2 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测定 | 第18页 |
1.3.3 血清IL-6和TNF-α浓度测定 | 第18页 |
1.3.4 肝组织TNF-α和PCNA表达测定 | 第18-19页 |
1.3.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判定 | 第19页 |
1.3.6 肝组织病理观察 | 第19-20页 |
1.3.7 大鼠生存率观察 | 第20页 |
1.4 统计学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 结果 | 第21-37页 |
2.1 TPO剂量的选择 | 第21-25页 |
2.1.1 肝功能的比较 | 第21-22页 |
2.1.2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比较 | 第22-25页 |
2.2 TPO给药时机的选择 | 第25-28页 |
2.2.1 肝功能的比较 | 第25-26页 |
2.2.2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的比较 | 第26-28页 |
2.3 血细胞数目变化 | 第28-29页 |
2.4 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 | 第29页 |
2.5 IL-6变化 | 第29-30页 |
2.6 TNF-α变化 | 第30-34页 |
2.7 肝组织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变化 | 第34-35页 |
2.8 肝组织病理观察 | 第35-36页 |
2.9 大鼠生存率观察 | 第36-37页 |
3. 讨论 | 第37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8-49页 |
综述 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49-58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