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37页 |
1.1 锂硫电池概述 | 第12-20页 |
1.1.1 锂硫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| 第13-16页 |
1.1.2 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| 第16-19页 |
1.1.3 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2 硫正极的研究进展 | 第20-35页 |
1.2.1 硫/碳正极材料 | 第21-31页 |
1.2.2 硫/聚合物正极材料 | 第31-34页 |
1.2.3 硫/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 | 第34-35页 |
1.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7-42页 |
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 | 第37-39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37-38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38-39页 |
2.2 材料的结构表征 | 第39-40页 |
2.3 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0-42页 |
2.3.1 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组装 | 第40-41页 |
2.3.2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PEDOT:PSS包覆硫/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42-70页 |
3.1 引言 | 第42-43页 |
3.2 不同孔结构对硫/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43-51页 |
3.2.1 不同硫/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43页 |
3.2.2 不同硫/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43-48页 |
3.2.3 不同硫/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48-51页 |
3.3 不同集流体对S/BP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1-57页 |
3.4 不同电解液量对S/BP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3.5 PEDOT:PSS包覆对S/BP复合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60-69页 |
3.5.1 PEDOT@S/BP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61-62页 |
3.5.2 PEDOT@S/BP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62-64页 |
3.5.3 PEDOT@S/BP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64-6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四章 硫/单分散微孔碳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70-84页 |
4.0 引言 | 第70-71页 |
4.1 硫/单分散微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71-72页 |
4.2 硫/单分散微孔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72-77页 |
4.3 硫/单分散微孔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77-8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五章 硫/分级微介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84-101页 |
5.1 引言 | 第84-85页 |
5.2 硫/分级微介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85-86页 |
5.3 硫/分级微介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86-94页 |
5.4 硫/分级微介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94-10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六章 硫/石墨烯包覆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101-125页 |
6.1 引言 | 第101页 |
6.2 硫/富氮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| 第101-112页 |
6.2.1 硫/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101-102页 |
6.2.2 硫/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102-108页 |
6.2.3 硫/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108-112页 |
6.3 石墨烯包覆对硫/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影响 | 第112-123页 |
6.3.1 硫/石墨烯包覆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112-113页 |
6.3.2 硫/石墨烯包覆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| 第113-119页 |
6.3.3 硫/石墨烯包覆富氮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119-12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3-125页 |
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125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42页 |
致谢 | 第142-14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43-1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