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空探测图像传输的跨层联合优化机制与仿真平台搭建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2-17页 |
1.3.1 深空通信协议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3.2 深空通信图像压缩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.3 深空信道编解码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4 现有研究工作的问题与不足 | 第17-18页 |
1.5 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深空探测图像压缩与传输系统的总体架构 | 第19-30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系统总体架构 | 第19-20页 |
2.3 应用层CS图像压缩技术 | 第20-23页 |
2.3.1 CS压缩感知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2.3.2 CS图像压缩重构算法 | 第22-23页 |
2.4 传输层LTP协议 | 第23-26页 |
2.4.1 LTP协议架构 | 第23-24页 |
2.4.2 LTP协议通信流程 | 第24-26页 |
2.5 物理层Spinal无速率编译码技术 | 第26-29页 |
2.5.1 Spinal码编码原理 | 第26-27页 |
2.5.2 Spinal码译码原理 | 第27-2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跨层联合传输方案的设计 | 第30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0页 |
3.2 跨层联合传输方案 | 第30-32页 |
3.3 跨层联合传输模型的建立 | 第32-34页 |
3.3.1 Markov深空信道模型 | 第32-33页 |
3.3.2 跨层联合传输模型 | 第33-34页 |
3.4 跨层联合传输模型的求解 | 第34-40页 |
3.4.1 仿真场景及参数的设置 | 第34-36页 |
3.4.2 跨层联合传输模型求解 | 第36-38页 |
3.4.3 跨层联合传输方案理论吞吐量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跨层联合传输仿真平台搭建及性能评估 | 第41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传输层LTP协议的程序设计与实现 | 第41-45页 |
4.2.1 LTP协议的程序模块设计 | 第41-43页 |
4.2.2 LTP协议程序的实现流程 | 第43-45页 |
4.3 应用层图像压缩与物理层信道编码的嵌入 | 第45-46页 |
4.4 跨层联合传输仿真平台搭建 | 第46-52页 |
4.4.1 核心数据传输平台搭建 | 第46-50页 |
4.4.2 跨层联合传输仿真平台的搭建 | 第50-52页 |
4.5 跨层联合传输方案的性能评估 | 第52-5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