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1-2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缓蚀剂概述 | 第13-15页 |
1.2.1 缓蚀剂的定义及特点 | 第13页 |
1.2.2 缓蚀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| 第13-15页 |
1.3 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5-16页 |
1.4 缓蚀剂的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静态失重法 | 第16-17页 |
1.4.2 极化曲线法 | 第17页 |
1.4.3 交流阻抗法 | 第17页 |
1.4.4 扫描电镜分析 | 第17-18页 |
1.5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与机理研究 | 第18-23页 |
1.5.1 国外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5.2 国内咪唑啉缓蚀剂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5.3 咪唑啉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| 第20-23页 |
1.6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3页 |
1.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5-31页 |
2.1 实验仪器及药品 | 第25-26页 |
2.1.1 实验仪器 | 第25页 |
2.1.2 实验药品 | 第25-26页 |
2.2 羧酸型咪唑啉的合成及分析 | 第26-28页 |
2.2.1 羧酸型咪唑啉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2.2.2 羧酸型咪唑啉的分析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3 羧酸型咪唑啉的缓蚀性能评价方法 | 第28-31页 |
2.3.1 实验材料及规格 | 第28页 |
2.3.2 实验介质 | 第28页 |
2.3.3 缓蚀剂的水溶性评价 | 第28-29页 |
2.3.4 静态失重法评价 | 第29-30页 |
2.3.6 电化学评价方法 | 第30页 |
2.3.7 A3钢片表面分析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羧酸型咪唑啉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| 第31-37页 |
3.1 合成原理 | 第31页 |
3.1.1 烷基咪唑啉的合成原理 | 第31页 |
3.1.2 羧酸型咪唑啉的合成原理 | 第31页 |
3.2 合成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2.1 烷基咪唑啉的合成 | 第32页 |
3.2.2 羧酸型咪唑啉的合成 | 第32页 |
3.3 羧酸型咪唑啉结构的初步确定 | 第32-33页 |
3.4 羧酸型咪唑啉缓蚀性能评价 | 第33-35页 |
3.4.1 不同羧酸个数的羧酸型咪唑啉缓蚀性能评价 | 第33-34页 |
3.4.2 单环羧酸型咪唑啉缓蚀性能评价 | 第34-35页 |
3.4.3 双环羧酸型咪唑啉缓蚀性能评价 | 第3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YM4313的纯化、结构表征及缓蚀性能评价 | 第37-43页 |
4.1 YM4313的合成及液-质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1.1 YM4313的合成 | 第37页 |
4.1.2 YM4313的液-质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 YM4313提纯及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YM4313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39页 |
4.2.2 YM4313的元素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2.3 YM4313的1H-NMR谱图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 YM4313的缓蚀性能评价 | 第41-42页 |
4.3.1 水溶性测试 | 第41页 |
4.3.2 静态失重法评价 | 第41-4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YM4313的电化学测试及缓蚀机理探究 | 第43-54页 |
5.1 等温吸附行为研究 | 第43-44页 |
5.2 极化曲线法 | 第44-46页 |
5.3 交流阻抗法 | 第46-49页 |
5.3.1 浓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5.3.2 温度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5.4 微观形貌分析 | 第49-52页 |
5.4.1 扫描电镜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4.2 EDAX能谱分析 | 第50-52页 |
5.5 缓蚀机理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六章 MD法对YM4313分子的初步探究 | 第54-59页 |
6.1 分子动力学模拟 | 第55-58页 |
6.1.1 分子结构构建及优化 | 第55-56页 |
6.1.2 单分子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| 第56-58页 |
6.2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创新点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