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热性能及其建模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车载动力电池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2.1 锂离子电池发展 | 第10页 |
1.2.2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| 第10-11页 |
1.2.3 锂离子电池的反应原理 | 第11页 |
1.3 锂离子电池产热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3.1 电池产热的建模仿真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2 电池产热的试验测量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试验方法及数学模型建立 | 第18-30页 |
2.1 动力电池试验方法 | 第18-23页 |
2.1.1 试验仪器及试验对象 | 第18-20页 |
2.1.2 动力电池性能测试 | 第20-23页 |
2.2 电化学-热模型的建立 | 第23-28页 |
2.2.1 模型简介 | 第23-24页 |
2.2.2 计算域 | 第24-25页 |
2.2.3 控制方程 | 第25-28页 |
2.2.4 电化学-热耦合算法 | 第2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3章 电池循环试验过程中的热性能研究 | 第30-52页 |
3.1 电池产热率 | 第30-40页 |
3.1.1 熵热系数计算 | 第30-32页 |
3.1.2 过电压的计算 | 第32-35页 |
3.1.3 产热率分析 | 第35-40页 |
3.2 电池循环后的熵热系数和嵌锂态 | 第40-43页 |
3.2.1 循环后的熵热系数测定和计算 | 第40-41页 |
3.2.2 循环后电池的嵌锂状态计算 | 第41-43页 |
3.3 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 | 第43-50页 |
3.3.1 循环过程中的可逆产热率 | 第44-45页 |
3.3.2 循环电过程中的不可逆产热率 | 第45-47页 |
3.3.3 循环过程的中总产热量 | 第47-48页 |
3.3.4 循环过程中的热损失率 | 第48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4章 电池电化学-热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| 第52-66页 |
4.1 模型参数的标定 | 第52-58页 |
4.1.1 主要参数的描述 | 第52-54页 |
4.1.2 电极平衡电位的确定 | 第54页 |
4.1.3 边界条件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4.1.4 可调参数的确定 | 第55-58页 |
4.2 模型可靠性验证 | 第58-63页 |
4.2.1 电压的验证 | 第58-60页 |
4.2.2 温度的验证 | 第60-63页 |
4.3 不同SOC开始运行时的电池温升 | 第63-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