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和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语 | 第14-1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31页 |
1.1 可见光通信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1.1 可见光通信的定义、优势及应用 | 第15页 |
1.1.2 可见光通信调制方式分类 | 第15-17页 |
1.2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构成 | 第17-19页 |
1.2.1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2.2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| 第18-19页 |
1.3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| 第19-23页 |
1.4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| 第23-26页 |
1.4.1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优点 | 第23-26页 |
1.4.2 缺点 | 第26页 |
1.5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的研究进展 | 第26-28页 |
1.5.1 试验系统研制进展 | 第26-27页 |
1.5.2 论研究进展 | 第27-28页 |
1.6 本文章节安排 | 第28-31页 |
1.6.1 本文的研究工作 | 第28页 |
1.6.2 章节安排 | 第28-31页 |
第2章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图像矫正技术研究 | 第31-57页 |
2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2.2 图像边界设计及角点检测算法研究 | 第32-45页 |
2.2.1 图像边界设计 | 第32-33页 |
2.2.2 经典算法比较 | 第33-40页 |
2.2.3 改进的Harris算子角点检测算法 | 第40-43页 |
2.2.4 改进算法与经典算法性能比较 | 第43-45页 |
2.3 接收畸变信号重建 | 第45-54页 |
2.3.1 针孔摄像头模型 | 第46-48页 |
2.3.2 单应性矩阵求解 | 第48-50页 |
2.3.3 接收畸变信号恢复 | 第50-5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7页 |
第3章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 | 第57-79页 |
3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3.2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信号调制技术研究 | 第58-62页 |
3.2.1 基于RGB三色的调制方案 | 第58-59页 |
3.2.2 基于灰度的调制方案 | 第59-60页 |
3.2.3 基于空间的调制方案 | 第60-61页 |
3.2.4 结合RGB三色、灰度和空间的调制方案 | 第61-62页 |
3.3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解调技术研究 | 第62-78页 |
3.3.1 基于阈值的空间解调技术研究 | 第62-67页 |
3.3.2 基于空间滤波的去符号间像素干扰 | 第67-71页 |
3.3.3 基于多阈值处理的灰度解调技术研究 | 第71-76页 |
3.3.4 基于RGB三色的解调技术研究 | 第76-77页 |
3.3.5 结合RGB三色、灰度和空间的解调方案 | 第77-7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4章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实现 | 第79-91页 |
4.1 引言 | 第79-80页 |
4.2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| 第80-87页 |
4.2.1 基于Winform的程序界面设计 | 第82-83页 |
4.2.2 基于线程的程序控制 | 第83-84页 |
4.2.3 基于多倍采样的接收端设计 | 第84-86页 |
4.2.4 像素调制可将光通信系统帧头设计 | 第86-87页 |
4.3 像素调制可见光通信系统软件实现 | 第87-89页 |
4.3.1 系统运行环境 | 第87-88页 |
4.3.2 软件运行结果及分析 | 第88-8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5.1 本文的研究成果 | 第91-92页 |
5.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7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97-99页 |
致谢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