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环境影响评价 | 第12-14页 |
1.2.2 环境效益研究 | 第14-17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7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2 技术路线图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研究的基础理论 | 第20-28页 |
2.1 基本概念释义 | 第20-21页 |
2.2 高速公路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| 第21-24页 |
2.2.1 环境影响评价对高速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| 第21-22页 |
2.2.2 应用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进行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程序 | 第22-24页 |
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4 环境经济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4.1 外部性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4.2 环境价值 | 第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8-46页 |
3.1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选择原则 | 第28-29页 |
3.2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 | 第29-41页 |
3.2.1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筛选基本方法介绍 | 第29-35页 |
3.2.2 高速公路自然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| 第35-37页 |
3.2.3 高速公路社会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| 第37-39页 |
3.2.4 高速公路经济环境效益指标涵义 | 第39-41页 |
3.3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权重确定 | 第41-4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与应用 | 第46-54页 |
4.1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集成方法的应用要点 | 第47-50页 |
4.1.1 层次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 | 第47-49页 |
4.1.2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步骤 | 第49-50页 |
4.2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| 第50-52页 |
4.3 高速公路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等级划分 | 第52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案例分析 | 第54-66页 |
5.1 安徽省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概况 | 第54-55页 |
5.1.1 地理位置及走向 | 第54页 |
5.1.2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及建设规模 | 第54-55页 |
5.1.3 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| 第55页 |
5.2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| 第55-59页 |
5.2.1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| 第55-56页 |
5.2.2 声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| 第56-57页 |
5.2.3 水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| 第57页 |
5.2.4 大气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| 第57-58页 |
5.2.5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指标分值确定 | 第58-59页 |
5.3 合徐高速公路北段工程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 | 第59-60页 |
5.4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综合效益的措施 | 第60-63页 |
5.4.1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效益的措施 | 第60-63页 |
5.4.2 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措施 | 第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6.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4页 |
附录A | 第74-7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