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3.2 论文框架 | 第11-12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1.4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4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4.3 文献述评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6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2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现状评价 | 第19-26页 |
2.1 支农资金的特点 | 第19页 |
2.2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| 第19-20页 |
2.2.1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经济性目标 | 第19页 |
2.2.2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效率性目标 | 第19-20页 |
2.2.3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效果性目标 | 第20页 |
2.3 现行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2页 |
2.3.1 专门的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很少 | 第21-22页 |
2.3.2 指标设计缺乏深度,内容零散混杂 | 第22页 |
2.3.3 指标缺乏灵活性和可比性 | 第22页 |
2.3.4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缺乏科学性 | 第22页 |
2.4 完善与优化现有指标的基本思路 | 第22-23页 |
2.4.1 制定专门的评价指标标准 | 第23页 |
2.4.2 丰富指标内容 | 第23页 |
2.4.3 增强指标的变化性和可比性 | 第23页 |
2.4.4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| 第23页 |
2.5 支农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模型 | 第23-26页 |
2.5.1 逻辑模型 | 第23-24页 |
2.5.2 支农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逻辑模型 | 第24-26页 |
3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 | 第26-36页 |
3.1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1.1 全面系统性与谨慎性原则 | 第26页 |
3.1.2 逻辑性与关联性 | 第26页 |
3.1.3 先进性与灵活性原则 | 第26页 |
3.1.4 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2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 | 第27-30页 |
3.2.1 政策相关性指标 | 第27页 |
3.2.2 投入类指标 | 第27页 |
3.2.3 项目管理类指标 | 第27-28页 |
3.2.4 项目产出类指标 | 第28页 |
3.2.5 可持续性指标 | 第28-29页 |
3.2.6 效益性指标 | 第29-30页 |
3.3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0-34页 |
3.3.1 层次分析法概述 | 第30页 |
3.3.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| 第30-32页 |
3.3.3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| 第32-34页 |
3.4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| 第34-36页 |
4 支农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案例检验 | 第36-47页 |
4.1 项目基本概况 | 第36页 |
4.2 项目绩效目标 | 第36-37页 |
4.3 D市果品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| 第37-41页 |
4.3.1 政策相关性指标 | 第37页 |
4.3.2 投入类指标 | 第37-38页 |
4.3.3 项目管理类指标 | 第38-39页 |
4.3.4 项目产出类指标 | 第39页 |
4.3.5 可持续性指标 | 第39-40页 |
4.3.6 效益性指标 | 第40-41页 |
4.4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41-44页 |
4.4.1 准则层各评价指标对于目标层权重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4.4.2 子准则层各评价指标对于准则层权重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4.4.3 方案层各评价指标对于子准则层权重的确定 | 第43-44页 |
4.4.4 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 | 第44页 |
4.5 D市果品产业建设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结果 | 第44-47页 |
5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7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