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

生化黄腐酸对木薯渣堆肥效果及氰化物和重金属去除的影响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 1.1 木薯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生产动物饲料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发酵生产乙醇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堆肥处理第14-16页
    1.2 畜禽粪便的处理技术进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物理处理技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化学处理技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物处理技术第18-20页
    1.3 生化黄腐酸应用的研究进展第20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-23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-27页
    2.1 堆肥材料及堆肥实验设计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发酵参数测定第24-27页
第三章 生化黄腐酸对木薯渣堆肥效果的影响第27-36页
    3.1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第27-28页
    3.2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含水率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 3.3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淀粉及水溶性碳(DOC)含量的变化第29-30页
    3.4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纤维素、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第30-32页
    3.5 木薯渣堆肥过程中腐熟度指标的变化第32-36页
第四章 生化黄腐酸对氰化物和重金属的影响第36-46页
    4.1 堆肥过程中氰化物含量的变化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堆肥前后重金属总浓度的变化第37-38页
    4.3 堆肥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堆肥前后重金属Cu的形态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堆肥前后重金属Zn的形态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堆肥前后重金属Cr的形态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堆肥前后重金属As的形态变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堆肥前后重金属Pb的形态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堆肥前后重金属Cd的形态变化第44-46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6-4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6-47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氮浓度下螺旋霉素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
下一篇: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批判思想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