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土壤学论文--水土保持论文--农业技术措施论文

辽中棕壤区不同作物土壤抗剪强度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动向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动向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进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土壤抗剪强度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7-19页
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第19-23页
    2.1 试验区概况第19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案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土壤颗粒分析试验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直接剪切试验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含水率试验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土壤容重的测定第22-23页
第三章 坡位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分析第23-33页
    3.1 坡位对玉米地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3.2 坡位对豆地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3.3 坡位对果树地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3.4 坡位对果树台田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分析第30-33页
第四章 不同作物对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分析第33-47页
    4.1. 不同作物土壤粘聚力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4.2 不同作物内摩擦角因素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4.3 不同作物土壤含水率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4 不同作物土壤容重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4.5 不同作物土壤颗粒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6 不同作物抗剪强度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第38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不同作物土壤粘聚力、含水率和内摩擦角关系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不同作物土壤粘聚力和土壤容重关系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不同作物土壤粘聚力和土壤内摩擦角关系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不同作物土壤抗剪强度影响因子方差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抗剪强度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不同作物抗剪强度与影响因子逐步回归分析第45-47页
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47-4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物炭缓解铝胁迫对山定子幼苗伤害的生理机制
下一篇:不同措施对连作土壤生物活性和蔬菜生物抗氧化性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