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丽诗话的流变及价值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对象及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高丽诗话的产生 | 第14-17页 |
2.1 高丽朝思想文化背景 | 第14-15页 |
2.2 宋代诗论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第三章 高丽诗话的流变 | 第17-27页 |
3.1 论诗及事 | 第17-18页 |
3.2 论诗及世 | 第18-21页 |
3.3 论诗及辞 | 第21-24页 |
3.4 学诗者视角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高丽诗话的价值 | 第27-48页 |
4.1 基干范畴的确立 | 第27-39页 |
4.1.1 “意”范畴论 | 第27-30页 |
4.1.2 “气”范畴论 | 第30-32页 |
4.1.3 诗言志 | 第32-35页 |
4.1.4 性情论 | 第35-39页 |
4.2 诗学标准的定型 | 第39-44页 |
4.2.1 比较法 | 第39-40页 |
4.2.2 复杂的民族情绪 | 第40-42页 |
4.2.3 对杜甫的推崇 | 第42-44页 |
4.3 构建东方诗学的维度 | 第44-48页 |
4.3.1 自立 | 第44-46页 |
4.3.2 本土化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谢辞 | 第51-52页 |
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