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,是文化发展的需要 | 第9页 |
1.1.2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,是对传统文化继承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4 研究方法及思路 | 第11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2 云纹的概述 | 第12-18页 |
2.1 云纹的渊源 | 第12-13页 |
2.1.1 产生于古代人民的自然崇拜 | 第12页 |
2.1.2 古文关于云纹产生的记载 | 第12-13页 |
2.1.3 另一种云纹产生原因的考证 | 第13页 |
2.1.4 云纹中漩涡纹的演变 | 第13页 |
2.2 关于云纹的涵义 | 第13页 |
2.3 作为设计语言的传统纹样 | 第13-16页 |
2.3.1 对云纹的认识 | 第14页 |
2.3.2 传统纹样的设计学意义 | 第14-16页 |
2.4 云纹的寓意 | 第16-18页 |
2.4.1 对吉祥与幸福的祈求 | 第16页 |
2.4.2 对超自然生活的向往 | 第16-17页 |
2.4.3 中国气论思想的延伸 | 第17-18页 |
3 云纹的历史传承及每个时期的代表样式 | 第18-34页 |
3.1 云纹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8页 |
3.2 不同历史时期云纹的样式及审美特征 | 第18-25页 |
3.2.1 云雷纹 | 第18-20页 |
3.2.2 卷云纹 | 第20-21页 |
3.2.3 羽状云纹 | 第21-22页 |
3.2.4 飘带云纹 | 第22-23页 |
3.2.5 朵云纹 | 第23-24页 |
3.2.7 如意云纹 | 第24-25页 |
3.3 历代云纹的审美特征 | 第25-29页 |
3.3.1 隋唐以前云纹的表象阶段 | 第25-27页 |
3.3.2 宋元云纹的意象阶段 | 第27-28页 |
3.3.3 明清云纹的形式翻转到内容阶段 | 第28-29页 |
3.4 云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| 第29-34页 |
3.4.1 云纹的精神文化 | 第31页 |
3.4.2 云纹的社会文化 | 第31-32页 |
3.4.3 云纹的装饰文化 | 第32-34页 |
4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现状分析 | 第34-40页 |
4.1 云纹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4-40页 |
4.1.1 云纹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4.1.2 云纹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6页 |
4.1.3 云纹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6-37页 |
4.1.4 云纹在其它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7-40页 |
5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| 第40-50页 |
5.1 云纹中的“形”“意”“神”在现代设计中的创造性转化 | 第40-43页 |
5.1.1 传统云纹之“形”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 | 第40-41页 |
5.1.2 传统云纹之“意”在现代设计中的延伸 | 第41-42页 |
5.1.3 传统云纹之“神”在现代设计中的传达 | 第42-43页 |
5.2 云纹在构图形式上的创新 | 第43-50页 |
5.2.1 云纹作为主构图形的应用方法 | 第43-45页 |
5.2.2 云纹作为辅助图形的应用方法 | 第45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