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域分布的四种猛禽食性及营养生态位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猛禽食性研究的意义 | 第9页 |
1.2 猛禽食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9-11页 |
1.2.1 直接观察法 | 第9-10页 |
1.2.2 食团分析法 | 第10页 |
1.2.3 胃内容物分析法 | 第10页 |
1.2.4 不同方法的比较 | 第10-11页 |
1.3 种间关系 | 第11-12页 |
1.4 目标物种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.1 纵纹腹小鸮的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4.2 大鵟的研究概况 | 第13页 |
1.4.3 棕尾鵟的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1.4.4 猎隼的研究概况 | 第14页 |
1.5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| 第16-19页 |
2.1 地形地貌 | 第16页 |
2.2 气候 | 第16页 |
2.3 植被种类 | 第16-17页 |
2.4 动物种类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2页 |
3.1 食团收集 | 第19页 |
3.2 食性分析 | 第19页 |
3.3 食物鉴定 | 第19-20页 |
3.4 食物大小测量与分组 | 第20页 |
3.5 统计分析 | 第20-22页 |
第4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22-40页 |
4.1 纵纹腹小鸮 | 第22-26页 |
4.1.1 食团组成和食物生物量贡献 | 第22页 |
4.1.2 食物种类的季节性变异 | 第22页 |
4.1.3 食物大小及季节变化 | 第22-25页 |
4.1.4 食物生态位 | 第25-26页 |
4.2 大鵟的食物组成 | 第26页 |
4.3 棕尾鵟的食物组成 | 第26-27页 |
4.4 猎隼的食物组成 | 第27-31页 |
4.5 种间关系 | 第31-35页 |
4.5.1 食物组成 | 第31-33页 |
4.5.2 食物多样性、均匀性及生态位宽度 | 第33-34页 |
4.5.3 食物重叠指数 | 第34-35页 |
4.6 讨论 | 第35-39页 |
4.6.1 纵纹腹小鸮 | 第35-36页 |
4.6.2 大鵟 | 第36-37页 |
4.6.3 棕尾鵟 | 第37-38页 |
4.6.4 猎隼 | 第38-39页 |
4.7 种间关系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40-42页 |
5.1 纵纹腹小鸮 | 第40页 |
5.2 大鵟 | 第40页 |
5.3 棕尾鵟 | 第40-41页 |
5.4 猎隼 | 第41页 |
5.5 同域分布的四种猛禽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