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缩略词 | 第1-9页 |
摘要 | 第9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9页 |
第一部分 新型紫杉烷类化合物Lx2-32c抗肿瘤耐药药效学及机制研究 | 第19-87页 |
前言 | 第20-23页 |
实验材料 | 第23-27页 |
实验方法 | 第27-41页 |
实验结果 | 第41-76页 |
1. Lx2-32c对耐药细胞的基本药效学检测 | 第41-46页 |
·MTT法测定Lx2-32c对多种肿瘤耐药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| 第41-42页 |
·MTT法检测Lx2-32c对MX-1/T细胞不同作用时间的影响 | 第42页 |
·SRB法测定Lx2-32c对MX-1/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| 第42-43页 |
·Lx2-32c对紫杉醇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MX-1/T形态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集落形成试验测定Lx2-32c对MX-1/T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 | 第45-46页 |
2. Lx2-32c对体内耐药的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的药效学检测 | 第46-48页 |
·Lx2-32c对紫杉醇耐药的MX-1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的生长抑制作用 | 第46-47页 |
·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 | 第47-48页 |
3. Lx2-32c对耐药细胞内微管蛋白的作用 | 第48-51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微管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Western blot法检测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微管动态平衡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Western blot法检测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Tau蛋白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4. Lx2-32c抗耐药活性与MX-1/T细胞内P-gp的关系 | 第51-58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P-g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质谱检测MX-1/T细胞内Lx2-32c及Paclitaxel的蓄积 | 第52-54页 |
·Rhodam 123蓄积实验 | 第54-55页 |
·药泵抑制剂Verapamil与Lx2-32c合用后对MX-1/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Lx2-32c及Paclitaxel与P-gp的分子对接模型 | 第56-57页 |
·Pgp ATPase活性测定 | 第57-58页 |
5. Lx2-32c对MX-1/T细胞周期分布及的凋亡的影响 | 第58-69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·DAPI染色法检测凋亡 | 第60-61页 |
·AO/EB染色法检测MX-1/T细胞凋亡 | 第61-62页 |
·Annexin Ⅴ-FITC/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| 第62-63页 |
·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 | 第63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caspase-9,-3及PARP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caspase-3/7活性的影响 | 第65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Fas,FasL及caspase-8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·Lx2-32c对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C及AIF释放的影响 | 第68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内Bax及Bcl-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6. Lx2-32c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| 第69-76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株运动能力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·Lx2-32c对MX-1/T细胞与基底膜成分粘附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·Lx2-32c对人纤维肉瘤细胞HT-1080、人乳腺癌细胞MDA-MB231和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分泌MMPs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Lx2-32c对血管内皮细胞铺展能力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·Lx2-32c对体外血管生成的影响 | 第74-76页 |
讨论 | 第76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第二部分 紫杉醇耐药的人胃腺癌BGC-823/TA细胞株及BGC-823/Paclitaxel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探讨 | 第87-129页 |
前言 | 第88-90页 |
实验材料 | 第90-92页 |
实验方法 | 第92-100页 |
实验结果 | 第100-119页 |
1. BGC-823/TA细胞的建立及其多药耐药表型的鉴定 | 第100-101页 |
·建立BGC-823/TA耐药细胞株起始浓度的选择及方案 | 第100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对多种细胞毒类化合物的多药耐药性 | 第100-101页 |
2. BGC-823/TA细胞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| 第101-105页 |
·形态学观察 | 第101页 |
·生长曲线 | 第101-102页 |
·集落形成率 | 第102-103页 |
·细胞周期分布 | 第103页 |
·细胞核形态 | 第103-104页 |
·细胞运动能力 | 第104页 |
·细胞粘附能力 | 第104-105页 |
3. BGC-823/TA细胞内微管的存在状态 | 第105-109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内微管的存在状态 | 第105-106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内微管蛋白亚型表达的检测 | 第106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内β微管蛋白基因测序 | 第106-109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内Tau及p-Tau蛋白表达的检测 | 第109页 |
4. BGC-823/TA细胞耐药基因及耐药蛋白表达的检测 | 第109-111页 |
·RT-PCR法检测细胞MDR-1 mRNA的表达 | 第109-110页 |
·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膜P-gp表达的差别 | 第110-111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细胞P-gp的表达 | 第111页 |
5. BGC-823/TA细胞膜转运蛋白功能的检测 | 第111-116页 |
·BGC-823/TA细胞Rhodamine123蓄积能力降低 | 第111-112页 |
·BGC-823/TA细胞阿霉素蓄积能力降低 | 第112-113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对Flutax-1的外排功能增强 | 第113页 |
·BGC-823/TA细胞内Paclitaxel的残余量降低 | 第113-115页 |
·Verapamil逆转BGC-823/TA细胞的耐药性 | 第115-116页 |
6. 对紫杉醇耐药的BGC-823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| 第116-119页 |
·对紫杉醇耐药的人胃腺癌BGC-823体内裸鼠移植瘤模型耐药性的建立和鉴定 | 第116-117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代间亲本肿瘤与耐药肿瘤的P-gp蛋白的表达 | 第117-119页 |
讨论 | 第119-124页 |
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5-129页 |
论文综述 | 第129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5-139页 |
致谢 | 第139-14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40-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