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住宅模式设计研究--以民权县龙塘镇石槽村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1.1.3 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3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5页 |
1.3.2 实态调研法 | 第15页 |
1.3.3 实例分析法 | 第15页 |
1.3.4 分析比较法 | 第15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5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.2 研究框架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新农村住宅模式相关概述 | 第18-24页 |
2.1 新农村住宅模式的基本概念 | 第18页 |
2.1.1 新农村的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住宅模式的概念 | 第18页 |
2.2 我国农村住宅模式的现状 | 第18-20页 |
2.2.1 传统住宅模式 | 第19页 |
2.2.2 新型住宅模式 | 第19-20页 |
2.3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0-21页 |
2.3.1 传统住宅模式 | 第20-21页 |
2.3.2 新型住宅模式 | 第21页 |
2.4 新农村住宅模式设计的理论原则 | 第21-24页 |
2.4.1 以人为本,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| 第21-22页 |
2.4.2 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 | 第22页 |
2.4.3 延续乡村及地域自然人文特色 | 第22-23页 |
2.4.4 保护生态环境,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民权县龙塘镇住宅模式实态调研概述 | 第24-50页 |
3.1 实态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| 第24-25页 |
3.2 民权县龙塘镇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.1 历史及文物古迹 | 第25页 |
3.2.2 地理、自然环境特征 | 第25页 |
3.2.3 发展有利条件与战略 | 第25-26页 |
3.3 龙塘镇吴堂村新农村住宅模式案例分析 | 第26-32页 |
3.3.1 吴堂村的背景介绍 | 第26-27页 |
3.3.2 吴堂新村的建设预想 | 第27-28页 |
3.3.3 吴堂新村现状分析 | 第28-32页 |
3.3.4 吴堂新农村建设总结 | 第32页 |
3.4 龙塘镇石槽村实态分析情况 | 第32-36页 |
3.4.1 龙塘镇石槽村的地理位置 | 第32页 |
3.4.2 龙塘镇石槽村的自然环境特征 | 第32页 |
3.4.3 龙塘镇石槽村的经济状况 | 第32-33页 |
3.4.4 龙塘镇石槽村建设现状 | 第33页 |
3.4.5 龙塘镇石槽村建设现状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4.6 石槽村家庭人口结构调查 | 第34页 |
3.4.7 石槽村村民收入情况及来源 | 第34-35页 |
3.4.8 石槽村村民受教育程度 | 第35-36页 |
3.4.9 石槽村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情况 | 第36页 |
3.5 石槽村住宅情况概述 | 第36-48页 |
3.5.1 石槽村农宅建造基本情况 | 第36-37页 |
3.5.2 石槽村现有住宅模式和其形态特征 | 第37-48页 |
3.6 本章总结 | 第48-50页 |
第4章 石槽村住宅模式规划设计 | 第50-60页 |
4.1 石槽村住宅模式设计 | 第50-57页 |
4.1.1 传统农户型住宅模式设计研究 | 第50-57页 |
4.1.2 石槽村农贸住宅模式设计 | 第57页 |
4.1.3 石槽村新型住宅模式设计 | 第57页 |
4.2 石槽村人居环境的规划治理 | 第57-59页 |
4.2.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满足农民生活需求 | 第58页 |
4.2.2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,保证农民精神所需 | 第58-59页 |
4.2.3 利用田园风光,延续乡村韵味 | 第59页 |
4.3 本章总结 | 第59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