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5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12页 |
1.2.1 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| 第9-10页 |
1.2.2 水稻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1.3 提高水稻耐盐性的途径 | 第12-13页 |
1.3.1 植物耐盐评价指标的确定和筛选 | 第12页 |
1.3.2 选育水稻耐盐新品种 | 第12-13页 |
1.3.3 保证水稻高产优质 | 第13页 |
1.4 提高水稻耐盐性的展望 | 第13页 |
1.5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5-19页 |
2.1 供试材料 | 第15-16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6页 |
2.2.1 水稻芽期的试验方法 | 第16页 |
2.2.2 水稻各生育时期的试验方法 | 第16页 |
2.3 测定指标 | 第16-17页 |
2.3.1 芽期的测定指标 | 第16-17页 |
2.3.2 各生育时期的测定指标 | 第17页 |
2.4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17-19页 |
2.4.1 粳稻种质资源各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 | 第17页 |
2.4.2 各综合指标的权重 | 第17-18页 |
2.4.3 粳稻种质资源综合耐盐能力评价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37页 |
3.1 粳稻种质资源芽期耐盐性评价 | 第19-24页 |
3.1.1 盐胁迫条件下粳稻种质资源各形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| 第19页 |
3.1.2 盐胁迫条件下粳稻种质资源芽期的综合评价 | 第19-23页 |
3.1.3 低D值种质资源与高D值种质资源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 粳稻种质资源分蘖期耐盐性评价 | 第24-25页 |
3.2.1 根据秧苗存活率划分耐盐类群 | 第24-25页 |
3.2.2 根据分蘖数划分耐盐类群 | 第25页 |
3.3 粳稻种质资源始穗期的耐盐性评价 | 第25-28页 |
3.3.1 盐胁迫对始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(SPAD值)的影响 | 第26页 |
3.3.2 盐胁迫对始穗期叶片相对电导度的影响 | 第26页 |
3.3.3 盐胁迫对始穗期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3.4 盐胁迫对始穗期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4 粳稻种质资源成熟期的耐盐性鉴定 | 第28-34页 |
3.4.1 盐分胁迫对两年粳稻种质资源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| 第28-32页 |
3.4.2 两年粳稻种质资源的因子分析 | 第32页 |
3.4.3 粳稻种质资源成熟期综合评价 | 第32-34页 |
3.5 粳稻种质资源全生育期的综合评价 | 第34-37页 |
3.5.1 始穗期各生理指标与成熟期产量相关性 | 第34页 |
3.5.2 全生育期的隶属函数及综合评价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37-41页 |
4.1 粳稻各生育时期的耐盐性评价 | 第37-39页 |
4.1.1 芽期的耐盐性评价 | 第37页 |
4.1.2 分蘖期的耐盐性评价 | 第37-38页 |
4.1.3 始穗期的耐盐性评价 | 第38页 |
4.1.4 成熟期的耐盐性评价 | 第38-39页 |
4.2 粳稻种质资源不同时期的综合评价 | 第39页 |
4.3 统计方法的应用与评价指标的筛选 | 第39-41页 |
4.3.1 统计方法的应用 | 第39-40页 |
4.3.2 评价指标的筛选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