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材料(资料、内容)与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 研究对象 | 第10页 |
1.1 资料来源 | 第10页 |
1.2 诊断标准 | 第10页 |
1.3 纳入标准 | 第10页 |
1.4 排除标准 | 第10页 |
2. 药品与仪器 | 第10-11页 |
2.1 药品 | 第10页 |
2.2 仪器 | 第10-11页 |
3. 治疗方案 | 第11页 |
4. 疗效指标 | 第11页 |
5. 不良反应 | 第11页 |
6. 统计方法 | 第11-12页 |
技术路线图 | 第12-13页 |
结果 | 第13-15页 |
1. 一般资料 | 第13页 |
2. WOMAC评分 | 第13页 |
3. VAS评分 | 第13-14页 |
4. 不良反应 | 第14-15页 |
讨论 | 第15-20页 |
1.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机制 | 第15-17页 |
1.1 关节力学异常改变 | 第15页 |
1.2 软骨细胞凋亡学说 | 第15-16页 |
1.3 酶学说 | 第16页 |
1.4 自由基学说 | 第16-17页 |
2.冲击波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 | 第17-18页 |
2.1 冲击波能够改善软骨和软骨下骨重塑 | 第17页 |
2.2 冲击波能够减少软骨细胞凋亡和降低NO水平 | 第17-18页 |
2.3 冲击波能够抑制关节炎白细胞介素-1b和肿瘤坏死因子-a的表达 | 第18页 |
2.4 冲击波能够作用于周围神经,提高疼痛阈值 | 第18页 |
3.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8-20页 |
结论 | 第20-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-23页 |
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| 第23-3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33-34页 |
致谢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