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的博弈分析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1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商业模式概念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演变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博弈论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应用第16-18页
    1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、思路与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4 论文创新点第19-20页
2 国外移动支付应用的现状分析第20-31页
    2.1 移动支付相关概念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定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移动支付的分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移动支付相关技术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移动支付流程第24-25页
    2.2 国外移动支付商业模式概述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日本NTT DOCOMO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美国Square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韩国SK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小结第29-31页
3 国内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第31-52页
    3.1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概述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背景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历程第32-34页
    3.2 国内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以银行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以第三方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第37-38页
    3.3 国内移动支付的SWOT分析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优势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劣势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机遇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威胁第48-49页
    3.4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改良性商业模式创新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第51-52页
4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第52-64页
    4.1 博弈论概述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博弈的涵义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博弈的分类第54-55页
    4.2 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博弈分析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第59-60页
    4.3 商业模式创新设计总结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结论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新商业模式设计第61-64页
5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—以上海移动为例第64-85页
    5.1 上海移动公司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进程第64-66页
    5.2 上海移动公司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现状第6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现有商业模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市场份额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发展瓶颈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基于上海移动公司移动支付的五力模型分析第71-77页
    5.3 上海移动公司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实例第77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强强联合,拓展上海移动支付能力和通道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竞合双赢,链接其他020平台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扩大微支付平台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转型布局第83-85页
6 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第85-89页
    6.1 政策扶持第85-86页
    6.2 技术推广第86页
    6.3 业务发展第86-87页
    6.4 用户习惯培养第87-89页
7 总结与展望第89-91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8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89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6页
作者简介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现代服务业“营改增”问题研究--以临沂市为例
下一篇:社会主题绘本阅读促进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