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钻探工程论文

新型冰上取样平台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湖泊钻探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湖泊钻探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水上取样平台研究现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冰上取样平台研究现状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湖泊钻探平台存在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23-25页
第二章 新型冰上取样平台结构方案设计第25-31页
    2.1 设计总要求与参数要求第25页
    2.2 冰层的承载力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2.3 新型冰上取样平台总体结构设计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取样平台的设计思路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整体搬迁及取暖、保暖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自行走问题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自装卸问题第27页
    2.4 初步设计第27-29页
    2.5 新型冰上取样平台结构特点第29-30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 冰上取样平台各部件设计第31-50页
    3.1 钢架箱式结构的设计第31-34页
    3.2 动力系统的设计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动力系统的零部件介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平台动力计算与电动机的选取第36-38页
    3.3 转向系统的设计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转向方式的类型及特点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万向轮的选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同步轴的设计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转向座的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转向操纵杆的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转向系统整体三维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3.4 液压支腿系统的设计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取样平台支腿类型的选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液压缸的计算与选取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液压泵站的选取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支腿伸缩结构的设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支腿系统整体三维模型第47-4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四章 关键部件的校核第50-59页
    4.1 动力系统中轴的校核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轴的强度校核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轴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校核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轴的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轴的刚度校核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轴的有限元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4.2 支腿系统的校核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活塞杆稳定性校核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悬臂伸缩机构强度校核第56-58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9页
    5.2 展望与建议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5页
附件第65页
    附件一:新型冰上取样平台二维设计图第65页
    附件二:新型冰上取样平台三维模型图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疆温泉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U-Pb测年与Sr-Nd-Hf同位素组成
下一篇:东海陆架底栖有孔虫记录的冰消期以来的快速气候变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