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三维复合隔震墩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3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结构减震控制体系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动控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被动控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半主动控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混合控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优势第16页
    1.3 结构隔震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结构基础隔震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基础隔震概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基础隔震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基础隔震支座类型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竖向地震作用第19-20页
    1.6 三维基础隔震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 1.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三维复合隔震墩的设计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基础隔震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基础隔震体系动力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平地震作用下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竖向地震作用下分析第25页
    2.3 三维隔震装置的必备条件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足够的承载力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适当的刚度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可靠的稳定性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较小的极限位移与复位功能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较长时间的耐久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足够的阻尼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较低的造价和简易的施工第27页
    2.4 三维复合隔震墩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提出三维复合隔震墩的背景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三维复合隔震墩简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三维复合隔震墩优势对比第29-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3章 三维复合隔震墩的计算模型第31-39页
    3.1 三维复合隔震墩计算模型第31页
    3.2 三维复合隔震墩计算分析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0 计算模型基本假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隔震弹簧的设计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上部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水平地震作用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竖向地震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三维复合隔震墩减震系数计算:第35页
    3.3 三维复合隔震墩设计算例第35-3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4章 三维复合隔震墩的制作工艺第39-44页
    4.1 钢模板介绍第39-40页
    4.2 三维复合隔震墩制作过程第40-43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5章 三维复合隔震墩的振动台试验第44-54页
    5.1 三维复合隔震墩试验设计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隔震墩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验设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振动台测点布置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振动台加载方案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试验加载波形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试验步骤及现象第47页
    5.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试验结果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试验分析第52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2-54页
结论与展望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)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生态设计观下的沿江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--以芜湖市滨江公园为例
下一篇:典型气候区区域供冷系统建筑组合形式优化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