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网络经济背景下义乌经济转型升级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一、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(一)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 选题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实际意义第12页
    (二)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思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文献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数据与图表分析相结合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3.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4. 技术路线第13-15页
二、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-21页
    (一) 网络经济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网络经济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网络经济的产生过程和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 网络经济的局限性与困局第18页
    (二) 实体经济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第19页
    (三) 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交错关系相关综述第19-20页
    (四) 义乌经济综述第20-21页
三、经济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第21-27页
    1. “互联网+”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2. 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3. 专业市场发展阶段理论---交易成本决定论第23页
    4. 微笑曲线价值链理论和“工匠精神”第23-25页
    5.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理论第25-27页
四、义乌经济发展现状与压力第27-41页
    (一) 义乌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专业市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实体经济第28-29页
    (二) 义乌市经济发展的现实压力第2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专业市场优势逐渐弱化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电商的发展改变市场份额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成本过高降低产业集群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小商品市场正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4) 区域之间电商竞争趋于白热化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5) 产业的多元化弱化特色产业关注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外贸环境持续恶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国内需求不足,企业订单减少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4) 工业性投资增速放缓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5)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偏慢第40-41页
五、义乌经济转型升级压力的理论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(一) 义乌专业市场压力理论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(1) 市场发展阶段理论---交易成本决定论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(2) 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3) 雁形产业发展形态理论第45页
    (二) 义乌实体经济压力理论分析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(1) 微笑曲线价值链理论和“工匠精神”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2) “互联网+”第47-48页
六、微观案例分析第48-55页
    (一) 国际商贸城案例:网店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际商贸城困境介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际商贸城困境的理论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实证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 案例经验总结第51页
    (二) 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案例:实体经济对网络经济的抗衡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基本情况介绍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稳健的生产研发步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独特的人才管理模式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 案例经验总结第54-55页
七、网络经济背景关系下义乌经济转型升级新对策第55-66页
    (一) 战略思维转型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1. 肯定网络经济主体地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 从“贸工联动”到“电(商)工联动”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强调“动态创新”,侧重“静态创新”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 提高供给质量而非提高供给量第58页
    (二) 战略转型措施第58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市场转型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打造新型市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培育本地电商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提升服务质量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4) 重视质量监管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产业升级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加速升级生产体系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建立新型物流系统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完善市场信用系统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4) 建设人才支撑体系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 城市转型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1) 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) 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3) 尝试智慧城市建设第65-66页
八、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6-68页
    (一) 研究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(二) 不足与展望第67-68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68-73页
致谢第73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中的正式制度影响--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分析
下一篇:贝京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