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土力学论文

西北黄土/碎石覆盖层水分存储—释放机理及防渗设计方法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第1章 绪论第17-43页
    1.1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封顶覆盖层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封顶覆盖层的功能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封顶技术要求第19-23页
    1.2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封顶覆盖系统发展历程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覆盖层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替代型土质覆盖层第25-28页
    1.3 毛细阻滞型覆盖层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毛细阻滞效应和水分阻滞原理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毛细阻滞型覆盖层土料种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毛细阻滞型覆盖层水分运移和储水能力研究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毛细阻滞型覆盖层长期服役性能研究第37-39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技术路线第39-43页
第2章 土质覆盖层水分运移分析理论及水量平衡分析方法第43-63页
    2.1 非饱和土质覆盖层中水分运移规律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非饱和土质覆盖层水分运移渗流控制方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土水特征曲线测试方法及其预测模型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非饱和渗透系数及其预测模型第49-51页
    2.2 土质覆盖层与大气间的蒸发与蒸腾作用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土质覆盖层水气传递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植被蒸腾模型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热耦合运移第57页
    2.3 土质覆盖层初步设计厚度计算方法与水量平衡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土质覆盖层水量平衡分析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土质覆盖层初步设计厚度计算方法第58-6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3章 西北地区黄土水力特性和气候数据收集与分析第63-83页
    3.1 西北地区黄土分类和水力特性第6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西北地区黄土分布和黄土分类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西北地区各类黄土持水特性分析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西北地区各类黄土导水特性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3.2 西北地区近50年关键气候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第74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西北地区近50年关键气候特征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西北地区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第4章 西北地区粘性黄土水力特性测试第83-101页
    4.1 粘性黄土现场取样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填埋场概况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边坡土层信息和取样方法第84-85页
    4.2 粘性黄土基本性质测试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状黄土基本性质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重塑黄土的基本性质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黄土碳酸钙质结核含量测试第86-87页
    4.3 西北粘性黄土导水特性测试研究第87-89页
    4.4 西北粘性黄土持水特性测试研究第89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测试方法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测试结果第92-96页
    4.5 西北粘性黄土导水、持水能力分析第96-9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99-101页
第5章 西北粘性黄土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建设第101-141页
    5.1 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建设概况及试验方案第101-102页
    5.2 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尺寸和总平面布置第102-103页
    5.3 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结构和粗粒土土料分析第103-108页
    5.4 覆盖层现场试验基地结构第108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HDPE膜下气体收集层和膜上碎石层的铺设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黄土核心储水功能层的铺设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植被土层铺设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植被建植第116-117页
    5.5 地表径流与渗漏收集系统第117-119页
    5.6 张力计和TDR仪器埋设与标定第119-126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张力计的埋设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TDR探头埋设和标定第121-126页
    5.7 现场试验基地气候测试系统第126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试验区气候站和国家气候网泾河气候站概况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气候信息对比第127-133页
    5.8 施工完毕到首场极端降雨试验前覆盖层状态第133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建造完毕到首场极端降雨前覆盖层状态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建造完毕到首场极端降雨前的气候条件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8.3 建造完毕到首场极端降雨前覆盖层含水率变化第136-138页
    5.9 本章小结第138-141页
第6章 黄土-碎石毛细阻滞型覆盖层现场极端降雨试验第141-195页
    6.1 覆盖层现场极端降雨试验方案第141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极端降雨雨强及总降雨量的确定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极端降雨设备的选型和布置第144-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仪器检查与测试项目和频率第147-150页
    6.2 覆盖层无植被条件极端降雨试验第150-15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降雨前的覆盖层初始条件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覆盖层水量分配规律和平衡分析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覆盖层孔压响应第152-1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覆盖层水分响应第156-159页
    6.3 有植被条件极端降雨试验前覆盖层的状态第159-1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有植被条件极端降雨试验前覆盖层经历的气候条件第159-16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有植被条件极端降雨试验前覆盖层植被参数第162-164页
    6.4 覆盖层有植被条件极端降雨试验第164-17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有植被条件极端降雨前的覆盖层初始条件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覆盖层水量分配规律和平衡分析第165-16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覆盖层孔压响应第166-16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覆盖层水分响应第169-172页
    6.5 试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第172-192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试验结果数据检查与校核第172-175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覆盖层土层导水特性分析与校核第175-17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毛细阻滞覆盖层中湿润锋运移规律和毛细阻滞作用第176-17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植被条件对覆盖层渗透系数及水力响应的影响第179-184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 毛细阻滞覆盖层储水能力以及植被条件对储水能力的影响第184-187页
        6.5.6 毛细阻滞作用对覆盖层储水能力提升效果评估第187-19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7 植被对土质覆盖层作用讨论第190-192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92-195页
第7章 自然条件覆盖层干湿循环及植被生长特征水力响应监测研究第195-221页
    7.1 监测试验方案第195-196页
    7.2 自然气候条件下干湿循环监测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第196-21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场地气候条件第196-19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土层孔压对气候响应规律第198-20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土层含水率对气候响应规律第200-20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覆盖层干湿循环原位测试土水特征点第201-20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5 现场覆盖层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第204-210页
        7.2.6 自然干湿循环过程水量平衡分析和服役性能评估第210-212页
    7.3 植被生长特征及其对覆盖层水分运移影响监测第212-21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植被生长特征监测第212-21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植被对覆盖层水分蒸发速度的影响分析第215-218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218-221页
第8章 黄土-碎石覆盖层水力参数率定、设计方法改进和长期服役性能预测第221-267页
    8.1 粘性黄土-碎石覆盖层水力参数分析率定第221-238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数值模拟参数第221-22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采用现场土水特征曲线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第224-231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采用室内土样土水特征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231-233页
        8.1.4 有植被条件极端降雨模拟试验的数值模拟第233-238页
    8.2 西北黄土毛细阻滞型覆盖层厚度初步设计方法第238-241页
    8.3 黄土毛细阻滞型覆盖层厚度初步设计方法的分析与验证第241-259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模型参数第241-245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设计方法的分析与验证第245-258页
        8.3.3 土性参数讨论第258-259页
    8.4 西北地区推荐黄土覆盖层结构第259-260页
    8.5 西北粘性黄土覆盖层长期服役性能预测与分析第260-264页
    8.6 本章小结第264-267页
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267-271页
    9.1 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第267-268页
    9.2 主要结论第268-270页
    9.3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第270-271页
参考文献第271-281页
作者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第281-282页

论文共2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房间空调器除湿特性与应用基础研究
下一篇:“韶山试验”——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方法与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