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6页 |
第一节 海藻多糖研究概述 | 第16-19页 |
1、海藻简介 | 第16-17页 |
2、海藻多糖简介 | 第17-19页 |
2.1 多糖概述 | 第17页 |
2.2 海藻多糖概述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海藻多糖的提取、纯化 | 第19-23页 |
1、海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1 溶剂提取法 | 第19-20页 |
1.2 物理提取法 | 第20-21页 |
1.3 其它提取法 | 第21页 |
2、海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| 第21-23页 |
2.1 沉淀法 | 第21-22页 |
2.2 柱层析法 | 第22页 |
2.3 膜分离法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海藻多糖的结构修饰 | 第23-26页 |
1、多糖硫酸化修饰 | 第23-24页 |
2、多糖乙酰化修饰 | 第24-25页 |
3、多糖磷酸化修饰 | 第25页 |
4、多糖苯甲酰化修饰 | 第25-26页 |
5、多糖羧甲基化修饰 | 第26页 |
第四节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简介 | 第26-32页 |
1、抗氧化活性 | 第26-27页 |
2、抗凝血活性 | 第27-28页 |
3、免疫调节活性 | 第28-29页 |
4、抗病毒活性 | 第29页 |
5、抗肿瘤活性 | 第29-32页 |
第五节 转录组测序技术(RNA-Seq)用于肿瘤研究进展 | 第32-33页 |
1、转录组测序技术概述 | 第32页 |
2、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| 第32-33页 |
第六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33-36页 |
第二章 六种海藻硫酸多糖的提取、理化性质分析及活性筛选 | 第36-53页 |
第一节 海藻硫酸多糖的制备 | 第36-39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36-37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3、结果与讨论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海藻硫酸多糖化学成分分析 | 第39-45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39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39-41页 |
3、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5页 |
3.1 总糖含量测定 | 第41-42页 |
3.2 硫酸根含量测定 | 第42-43页 |
3.3 单糖组成 | 第43-44页 |
3.4 红外光谱检测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海藻多糖的活性筛选 | 第45-53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45-46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46-49页 |
3、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2页 |
3.1 细胞毒性检测 | 第49-50页 |
3.2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| 第50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三章 海藻硫酸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活性比较 | 第53-68页 |
第一节 三种海藻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 | 第53-58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54-55页 |
3、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8页 |
3.1 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| 第55页 |
3.2 特异性抗体检测(细胞免疫反应) | 第55-56页 |
3.3 细胞因子检测 | 第56-57页 |
3.4 T淋巴细胞分型检测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三种海藻硫酸多糖的抗病毒 | 第58-68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58-59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59-62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62-66页 |
3.1 多糖抗H9N2禽流感病毒研究 | 第62-64页 |
3.2 多糖三种作用方式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B87病毒效果 | 第64-6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四章 马尾藻硫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转录组研究 | 第68-101页 |
第一节 马尾藻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| 第68-73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68-69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69-70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70-73页 |
3.1 马尾藻多糖的分离纯化。 | 第70页 |
3.2 马尾藻多糖组分分析 | 第70-71页 |
3.3 马尾藻多糖组分单糖组成 | 第71页 |
3.4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分子量 | 第71-72页 |
3.5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红外光谱检测 | 第72-73页 |
3.6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核磁共振光谱 | 第73页 |
第二节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| 第73-77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74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74-75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75-77页 |
3.1 马尾藻多糖组分细胞毒性测定 | 第75-76页 |
3.2 马尾藻多糖组分抑制Hela细胞生长活性 | 第76页 |
3.3 马尾藻多糖组分抑制MCF-7 细胞生长活性 | 第76-77页 |
第三节 马尾藻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成分研究 | 第77-80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77-78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78-79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79-80页 |
3.1 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 2M组分抑制Hela细胞生长活性。 | 第79页 |
3.2 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 | 第79-80页 |
第四节 马尾藻硫酸多糖 2M组分抗肿瘤活性的转录组学研究 | 第80-101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80-81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81-86页 |
3、结果与讨论 | 第86-100页 |
3.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| 第86-87页 |
3.2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映射(Mapping)情况统计 | 第87-88页 |
3.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| 第88页 |
3.4 基因的分布统计 | 第88-90页 |
3.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90-93页 |
3.6 差异基因的GO分析 | 第93-95页 |
3.7 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 | 第95-98页 |
3.8 荧光定量结果 | 第98-10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五章 马尾藻硫酸多糖的衍生化及抗肿瘤转录组研究 | 第101-121页 |
第一节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的制备 | 第101-104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101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101-103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103-104页 |
3.1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红外检测 | 第104页 |
第二节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| 第104-108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104-105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105-106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106-108页 |
3.1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细胞毒性测定 | 第106页 |
3.2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研究 | 第106-107页 |
3.3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体外抑制MCF-7 细胞增殖研究 | 第107-108页 |
第三节 乙酰化马尾藻多糖衍生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| 第108-110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108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108-109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109-110页 |
3.1 不同浓度乙酰化衍生物抑制Hela细胞生长活性。 | 第109页 |
3.2 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 | 第109-110页 |
第四节 乙酰化马尾藻多糖衍生物抗肿瘤活性转录组研究 | 第110-121页 |
1、实验材料 | 第110-111页 |
2、实验方法 | 第111-113页 |
3、实验结果 | 第113-120页 |
3.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| 第113-114页 |
3.2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映射(Mapping)情况统计 | 第114-115页 |
3.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| 第115页 |
3.4 基因的分布统计 | 第115-116页 |
3.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| 第116-117页 |
3.6 差异基因的GO分析 | 第117页 |
3.7 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 | 第117-118页 |
3.8 荧光定量结果 | 第118-1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20-12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121-124页 |
本文结论 | 第121-123页 |
创新点 | 第123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139-140页 |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目录 | 第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