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纳米材料 | 第13-14页 |
1.2.1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3页 |
1.2.2 纳米材料的特性 | 第13-14页 |
1.3 同轴纳米电缆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2 制备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4 稀土及其纳米发光材料 | 第17-24页 |
1.4.1 稀土及其特性 | 第17-20页 |
1.4.2 稀土的发光 | 第20-22页 |
1.4.3 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22-24页 |
1.5 本文选题背景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1.5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24页 |
1.5.2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同轴纳米电缆的制备方法、表征设备和色坐标计算方法 | 第26-36页 |
2.1 实验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 主要实验药品 | 第27-28页 |
2.3 AAO模板制备工艺(KHR模型) | 第28-29页 |
2.3.1 预处理 | 第28页 |
2.3.2 阳极氧化过程 | 第28-29页 |
2.3.3 双通及去障碍层 | 第29页 |
2.4 氧化物同轴电缆阵列的制备 | 第29-31页 |
2.4.1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制备工艺 | 第29-30页 |
2.4.2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制备工艺 | 第30-31页 |
2.5 样品测试表征设备 | 第31-32页 |
2.6 色坐标的计算方法 | 第32-36页 |
第3章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| 第36-47页 |
3.1 前言 | 第36-37页 |
3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4页 |
3.2.1 Eu_2O_3/ZnO纳米同轴电缆阵列的物相(XRD)分析 | 第37页 |
3.2.2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的透射电子显微表征(TEM) | 第37-39页 |
3.2.3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高分辨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2.4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3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形成机理及发光机理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.1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形成机理分析 | 第44页 |
3.3.2 Eu_2O_3/ZnO同轴纳米电缆阵列的发光机理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4章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| 第47-60页 |
4.1 前言 | 第47页 |
4.2 结果讨论与分析 | 第47-56页 |
4.2.1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扫描电镜分析(SEM) | 第47-48页 |
4.2.2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TEM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2.3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高分辨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2.4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荧光光谱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2.5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激光荧光光谱分析 | 第54-56页 |
4.3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其发光机理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3.1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形成机理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2 ZnO:Tb~(3+)/Y_2O_3:Eu~(3+)同轴纳米电缆的发光机理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