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民政工作论文--信访工作论文

转型期城中村信访问题及其对策研究--以盐城市若干城中村为例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.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.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1.3. 研究目标、内容和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. 研究目标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4 创新之处和可能不足第14-16页
第2章 城中村信访工作的理论概述第16-22页
    2.1 信访及信访制度的内涵第16-18页
    2.2. 城中村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人数多、总量大,数量呈递增态势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根源复杂、时代久远、解决难度大第19页
    2.3. 城中村信访工作的独特价值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. 矛盾处理的"发泄口"和"安全阀"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. 政策实行的"润滑剂"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. 村民的自我保护方式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. 村务治理的"考核表"第21-22页
第3章 城中村信访工作现状分析——以盐城市若干城中村为例第22-28页
    3.1. 城中村信访工作基本概况第22页
    3.2. 城中村信访工作运作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领导重视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考核导向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领导包案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. 因案施策化解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. 重点时间节点"双值"法第24页
    3.3. 城中村信访面临的工作难题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. 越级、重复访、非正常上访比例较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. 信访成因复杂,层次多元化,对抗性增强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. 处理和稳控难度较大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. 信访工作队伍力量不足第25-28页
第4章 城中村信访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28-34页
    4.1. 制度因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. 信访机构存在职能异化现象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. 制度存在漏洞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. 制度执行不到位第29页
    4.2. 体制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. 部分矛盾超出政府解决的权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. 对滥用信访权的处罚力度不够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. 存在法律脱节现象第30页
    4.3. 环境因素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. 司法渠道门槛偏高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. 失地危机是村民上访问题的核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. 村务管理是上访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32页
    4.4. 人为因素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. 从信访村民角度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. 从干部角度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. 信访工作存在不到位现象第33-34页
第5章 完善转型期城中村信仿工作的对策建议第34-42页
    5.1. 以"依法治国"理念指导城中村信访工作实践第34-35页
    5.2. 构建科学的信访工作体制和机制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. 建立信访方面的风险评估制度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. 严格执行信访事项受理、落实依法逐级走访的规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. 增强规范性和公信力,落实责任追究制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. 健全无理信访的评定和退出机制,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. 杜绝不合理诉求,建立信访终结制第37页
    5.3. 畅通信访渠道,改善信访环境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. 加强城中村的法律保障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. 加强城中村基层组织建设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. 转变城中村的信访工作方式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. 注重发挥信访的救济作用第39页
    5.4. 引导村民依法有序信访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. 逐步培养村民司法解决问题意识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. 推进"信访零距离"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建设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. 引导信访人就地反映、解决问题第40页
    5.5. 加强信访队伍建设,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. 合理调配编制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. 培养敬业精神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. 提升业务能力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. 切实改进作风第41-42页
第6章 结论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8页
附录第48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完善
下一篇: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