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精明增长理论下顺义新城空间规划策略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北京面临转型发展第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对象和概念阐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对象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相关概念阐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 1.6 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8-21页
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21-32页
    2.1 精明增长理论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精明增长理论的兴起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精明增长理论下的空间形态特征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精明增长与新城空间发展的关系第27页
    2.2 其他相关理论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新城市主义理论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紧凑城市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TOD理论第30-3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 顺义新城空间发展特征研究第32-47页
    3.1 北京新城的发展历程第32页
    3.2 顺义新城空间发展历程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统“十字”格局时期(唐朝天宝年间—1950s)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单中心扩展时期(1950s—1970s)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多组团模式形成时期(1980s—2004 年)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全面建设时期(2004 年—2013 年)第33-34页
    3.3 顺义新城空间发展特征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依托重大事件拓展空间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低密度、跳跃式发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沿河和主要交通干道空间拓展明显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空港城和仁和老城是用地增长的主要地区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东西两侧地区差异突出第36-37页
    3.4 顺义新城空间发展机制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产业的带动作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轨道交通的吸引作用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第38-39页
    3.5 与美国新城的差异性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美国新城的兴起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美国新城空间发展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精明增长理论在美国新城中的应用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与美国新城空间发展比较第44-45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4章 顺义新城空间精明增长现状研究第47-61页
    4.1 构建顺义新城空间精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内外精明增长评价体系的借鉴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7-49页
    4.2 顺义新城精明增长相关指标分析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顺义新城城市增长总量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顺义新城城市增长强度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顺义新城城市增长效益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顺义新城城市土地循环利用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顺义新城城市建设水平第54-55页
    4.3 顺义新城空间精明增长现状综合评价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新城空间结构有待调整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新城空间粗放扩张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产业布局急需调整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新城交通网络不完善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新城公共开敞空间不足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顺义新城应用精明增长的必要性第59-6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0-61页
第5章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顺义新城空间规划策略第61-76页
    5.1 新城空间发展模式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公共交通+多组团空间发展模式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新城空间结构第62-63页
    5.2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混合利用土地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提高新城开发强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土地开发集约化第66-67页
    5.3 划定新城空间增长边界(UGB)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顺义新城适宜规模判断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新城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第68-69页
    5.4 促进新城产业发展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园区土地高效使用第69-70页
    5.5 构建完善的交通体系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优化道路网布局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轨道交通引导空间发展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第71页
    5.6 营造公共开敞空间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建设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体系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构建顺义绿道系统第72-73页
    5.7 顺义新城精明增长管理政策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构建UGB管理政策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制定公众参与制度第74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结论与展望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附录一 调查问卷第82-84页
附录二 图表目录第84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抗拔桩/抗浮锚杆布置型式对基础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BIM的可视化消防设备信息监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