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油品中的硫化合物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危害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硫含量的要求 | 第11-12页 |
1.3 加氢脱硫技术 | 第12-14页 |
1.3.1 加氢脱硫的反应机理 | 第13页 |
1.3.2 加氢脱硫催化剂 | 第13-14页 |
1.4 非加氢脱硫技术 | 第14-19页 |
1.4.1 生物脱硫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4.2 吸附脱硫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4.3 络合脱硫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4.4 萃取脱硫技术 | 第17页 |
1.4.5 氧化脱硫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5 低共熔溶剂 | 第19-22页 |
1.5.1 低共熔溶剂的特点 | 第19页 |
1.5.2 低共熔溶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1.5.3 低共熔溶剂在脱硫领域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1.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、意义及创新点 | 第22-25页 |
1.6.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1.6.2 论文的研究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6.3 论文创新点 | 第23-25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25-29页 |
2.1 实验试剂 | 第25页 |
2.2 实验仪器 | 第25-26页 |
2.3 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2.3.1 苯丙酸/氯化锌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| 第26页 |
2.3.2 氯化胆碱/三氟甲磺酸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| 第26页 |
2.3.3 丙酸/氯化锌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2.4 氧化脱硫过程以及硫含量分析 | 第27-29页 |
3 苯丙酸/氯化锌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和脱除油品中的硫化物 | 第29-43页 |
3.1 低共熔溶剂表征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2页 |
3.1.1 ESI-MS表征 | 第29-30页 |
3.1.2 低共熔溶剂的红外分析 | 第30页 |
3.1.3 低共熔溶剂的热重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4 低共熔溶剂与油品互溶度以及粘度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2页 |
3.2.1 路易斯酸性的低共熔溶剂对脱硫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2.2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33页 |
3.2.3 氧硫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2.4 剂油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2.5 不同硫化物的催化氧化脱硫 | 第35-36页 |
3.2.6 不同硫化物的动力学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2.7 化学反应表观活化能 | 第37-38页 |
3.2.8 低共熔溶剂的再生与循环使用 | 第38-39页 |
3.2.9 氧化产物的红外表征 | 第39-40页 |
3.2.10 氧化脱硫机理 | 第40-4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4 氯化胆碱/三氟甲磺酸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和脱除油品中的硫化物 | 第43-55页 |
4.1 低共熔溶剂表征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4页 |
4.1.1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1.2 氢谱分析 | 第44页 |
4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4-52页 |
4.2.1 不同脱硫系统的脱硫率比较 | 第44-45页 |
4.2.2 低共熔溶剂的酸性对脱硫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2.3 氧硫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2.4 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2.5 剂油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2.6 不同类型硫化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2.7 低共熔溶剂的回收与再生 | 第50-51页 |
4.2.8 氧化产物红外表征分析 | 第51页 |
4.2.9 催化氧化脱硫机理 | 第51-52页 |
4.2.10 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 | 第5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5页 |
5 丙酸/氯化锌低共熔溶剂的制备和脱除油品中的硫化物 | 第55-67页 |
5.1 低共熔溶剂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| 第55-57页 |
5.1.1 红外表征 | 第55-56页 |
5.1.2 氢谱分析 | 第56页 |
5.1.3 电喷雾电离质谱 | 第56-57页 |
5.2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4页 |
5.2.1 不同路易斯酸性低共熔溶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5.2.2 反应温度对氧化脱硫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2.3 氧硫比对氧化脱硫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5.2.4 剂油比对氧化脱硫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2.5 不同硫化物对氧化脱硫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2.6 低共熔溶剂的再生与循环使用 | 第62页 |
5.2.7 应用气质联用分析氧化产物 | 第62-63页 |
5.2.8 氧化脱硫机理 | 第63-64页 |
5.2.9 汽油的催化氧化脱硫 | 第6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64-67页 |
6 结论 | 第67-69页 |
符号说明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8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 | 第83-84页 |
附件1 | 第84-93页 |
附件2 | 第93-95页 |